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1467 1
2014-05-21
中国经济离世界第一尚有差距  近日,世行相关报告显示,如以购买力计算,中国今年的经济总量,就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一直是国人梦寐以求的。但即使美梦成真,感觉依然虚幻。目前,不仅中国ZF刻意低调,民间亦普遍怀疑,距离世界第一尚有差距,轻言取代美国过于武断,中国更需深化改革,提高发展质量,而非追求纸面的速度。
  经济“高速”时代终结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永远高速增长。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持大约平均10%的年增长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制度红利,是国家从垄断走向市场开放大幅度降低制度成本的必然。这种飞跃,只有在国家的重大变革的转型期才出现。但飞跃期不可能无限长久。全球历史上,能够如中国一样保持30年左右高速增长的非常罕见。
  全球历史上,100年内发生两次高速发展的先例,唯有日本与德国。日本从明治维新到20世纪初近30年,从60年代到80年代的二十余年,两次的飞跃其实也是一种制度红利,也就是依靠社会经济变革。前一次是明治维新,后一次是在美国主导下扫除封建残余的二次现代化。德国的两次飞跃,从本质上说,亦是拜制度红利所赐。
  中国目前的第一次社会变革的动力基本释放完毕,近几年,逐渐从飞速发展的高原期逐步进入平原期。中国未来的希望,在于继续深化变革,提高发展质量。
  为此,轻言“赶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过于武断。何况,中国经济还面临诸多难题,比如三大负担。第一大负担是内需与外需失调。中国经济的外需依存度达到70%,是全球经济大国中,对外经济依存度最大的国家。中国所谓的“全球第二大债权国”的头衔正反映其外向型经济的特质。但此次金融危机后,中国的海外订单将急剧减少,与此同时,受消费水平所限,内需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改变。内需与外需失调,未来中国经济将面临考验。
  第二大负担是产业结构的不平衡。这次中国的长期通胀,表面看是热钱过多,实际则是因为产业结构不合理。大量的钱涌入地产等领域,而造成实体经济出现萎缩。同时,国企的膨胀与民营企业的萎缩,也可能伤害未来中国的经济基础。第三大负担则是社会消费结构的不合理以及由此产生的畸形消费。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但中国两极消费趋势日益明显。中国企业为何迟迟不能完成产业升级?其根源,也与这种消费结构相关。中国主流消费群体购买力不足,企业无足够利润,难以完成产业升级。
  此外,中国还面临三大欠账,这也决定了未来经济能否保持高速发展。首先是自然生态欠账。改革以来,尤其是上一个十年,中国的发展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未来如加大环保力度,不再突破底线,则对于部分产业和地区的发展形成制约。第二是民富欠账。目前中国劳动者的收入占G D P的比重不足40%,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如果未来将财富更多向民众而非国家倾斜,亦将影响经济走势。第三是民生欠账,当下,中国正在着手医疗和社会保障改革,这些也需要较大投入。
  后发追赶的劣势
  从全球历史来说,大国的崛起均有其独特的时势。英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工业国家,其崛起的本质,既在于引领工业革命的先声,又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国家,在当时世界上处于先发优势。其后崛起的法、德、美以及更后起的日、俄,均崛起于世界的前列,当时完成国内革命和初步工业化启蒙的国家,放眼全球不过十余国。
  但是,当今日中国崛起之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持续至今,全球均已经启动现代化历程,中国并无先发优势。
  作为后发国家,中国的崛起必然受到既有大国制约,特别是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崛起,某种意义上具有依附性。二战后两国均由美国占领和完成现代化改造,美国逐步将其培养成卫星国,他们共同的特性是:高素质的国民及由此造就的丰富人力资源、贫乏的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可以纳入美国的体系,而不太可能成为独立的不可控的经济体。与美国经济的巨大互补性,是日本、德国迅速崛的重要原因,中国台湾、韩国某种意义上也是走的这条路。
  但中国与美国非常类似,都是资源消耗大国,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丰富的人力资源。日韩的崛起得益于与美国的互补,而中国不具有这样的优势条件。目前,中国是全球能源第一消耗大国,钢材消费大约占全球的30%,水泥消耗比重则超过全球水泥消耗量的50%以上。中国消耗的资源,比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加起来的总和还多。同时,中国的崛起,也意味着与美国等大国争夺世界资源和市场。
  金砖国家崛起后的均势竞争
  中国在金砖四国之中目前实力最强。于是,关于中国领导新兴市场,集体取代美国成为一种梦想。
  《全球通史》的作者、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曾提出了一个广为流传的“遏止领先”法则:在转变时期起先最发达和最成功的社会要改变和保持其领先地位将是最困难的。相反,落后和较不成功的社会则可能更能适应变化,并在转变中逐渐处于领先地位。
  虽然遏止领先假说被普遍接受,但是,这个假说,存在着一个前提,即起先最发达的社会已经彻底腐朽,失去其调整能力,而相对落后地区能够产生新的、完全不同的文明。
  假使美国保持零增长,而几大新兴国家保持目前的增长势头,要追上静止不动的美国,尚且需要很长时间。更何况“月亮走,我也走”,在新兴市场逐步发展的同时,美国也在同步发展,并仍然具有强大的自我调整能力。
  同时,众多新兴国家,都存在着自身的缺陷,这些缺陷在未来几十年内有可能阻滞其追赶既有强国的步伐。在金砖四国之中,俄罗斯资源丰富,休克疗法之后,已完成了社会转轨,但是俄罗斯人口总量继续下降,劳动力储备严重不足将会制约其经济发展;巴西的能源不足,长期依赖进口,并且国内贫富悬殊巨大,社会结构不合理;印度未来人口资源丰富,但其基础设施与工业落后,需要长时间的弥补;墨西哥与南非、越南等,目前均只是地区性强国,尚且不具备成为全球未来一极的实力。
  新兴国家的群体崛起,更容易出现均势竞争的格局。更值得注意的是,未来的新兴国家的崛起,不仅面临着与美国等传统强国的竞争,也面临着新兴国家之间的竞争。新兴市场的群体崛起,将使中国陷入均势竞争中,不仅要与美国,更要与印度、俄罗斯等新起势力竞争,如在石油产业等趋势明显。这种竞争,也将制约中国“赶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发展空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5-21 14:51:21
 金砖国家崛起后的均势竞争 545222.co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