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养老行业人才培养
针对市民提出的“居家养老”问题,杨雄说,ZF要持续加大投入,但亲人的陪护和关爱也很重要,所以要进一步鼓励“居家养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现在护理行业好护工稀缺,也不容易留住,照顾90多岁老人的护工还需一定技能,最近在梳理这方面的政策,“我们应把‘护理’工作作为一种职业来对待,而不是‘临时工’,这样,情况也会有所好转。”
目前,全市已组建起一支近5.6万人的养老服务从业队伍,但仍面临收入低、人员短缺的情况。
“实施意见”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加强养老服务行业人才培养。比如,将逐步健全养老服务行业相对合理的薪酬体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增加养老服务行业和工作岗位的吸引力,研究养老服务入学补贴和行业入职补贴政策;加强养老学科建设,将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列入上海重点领域导向专业目录,培养护理、管理人才。
当前最紧迫的是提高
独生子女养老补贴水平,缩小不同护理人员待遇水平差距。比如,在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护士等职业间形成合理的待遇梯度,稳定服务队伍。下一步,纳入保基本范畴的养老机构的定价将考虑运行成本,让这些养老机构能够形成良性的循环,保证对老年人的服务质量,包括对护理人员的薪酬待遇可以获得保障。
增加市中心养老床位
针对“养老院床位紧张”等问题,杨雄说,目前养老床位存在市中心紧张、郊区相对富余的布局问题。中心城区要采取硬性指标增加养老床位,并通过租赁、提高民办养老院水平等方式来解决;郊区养老院则要解决交通不便等各种配套问题。
对于高龄、失能老人来说,入住养老院还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养老方式。
按规定,上海“十一五”期间要求每年新增10000张,“十二五”期间要求每年新增5000张。
目前全市有631家养老机构,养老床位10.84万张,共收住7万多名老人。为推进养老机构床位建设,特别是增加中心城区养老床位,2012年市ZF出台《关于推进本市“十二五”期间养老机构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将养老床位任务指标列入ZF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