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投了一篇稿子到国内某C刊,一审认可度较高,认为文稿选题有实践指导意义,问题界定较为清晰,研究方法较为严谨,观点具有可交流性。
       在二审阶段,审稿专家给了一句话的拒稿理由:X变量的测量所涉及的提问不够合理(基于某大型国际性社会调查的主观测量)。测量所涉及的提问不够合理?这个理由怎么理解?是提问方式有错误?是问题太少,不足以代表所欲测量的变量?…………………………就我个人来看,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审稿人的水平问题,基于数据的不可获得性,主观测量的变量本身不可能十全十美,即使你设计100个问题来测量一个问题也不见得科学可靠,信度和效度也不见得很高,比如居民主观幸福感,它是一种人的主观感受,你设计一大堆问题去测量不见得比直接问居民幸不幸福更准确,因为影响幸福感的因素实在多如牛毛,如果你采用具体的问题去测量,比如你失眠吗?你工作开心吗?你养小三了吗?……表面上有一个指标体系,形式很壮观,但只要你忽略了一个关键要素的考查,比如对方是失独家庭,你没考虑这个因素,那你的测量指标再多可能也是无效的!
       在我几年的投稿经历中,这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神回复,可能与这个期刊几乎从不接受定量研究也有关系,该期刊主编也曾表示过他不信任国内数据,也不信任定量!但作为外审专家该自己多修炼,给出充分的理由,而不是类似于提问不够合理这样的含糊其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