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经济金融数学专区
2008-4-13 16:32:00
同意30楼的意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3 16:32:00

我是学数学出身的,嘿嘿……

同意30楼的意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3 18:06:00

 我只是感觉,越是不使用数学,中国和美国的博士和教授的差距越大,甚至是整个高等教育和研究的扩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3 18:08:00

有点感慨是好的  但是经济中没有数学就是毫无道理的狡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3 18:10:00
太偏激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3 18:34:00

用数学来糊弄人的肯定不对,但是数学一定要学好,当你要深入研究某一理论,无论经济理论还是其他理论。马克思都非常重视数学,他的名言大家一定都知道,我就不说了.

只要有条件,大家还是要把数学这种简洁有力,优美深邃的分析工具学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3 19:10:00

天下本无事,忧人自扰之!

工具本无好坏之分,只看用的人心术如何!数学亦是如此!

楼主的意思并不是要否定数学的贡献,而是批评那些把经济问题当成数学习题,沉醉集中,自娱自乐的所谓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3 20:00:00

经济学应该是发现问题、解释问题、解决现实经济问题

在经济学中,数学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顶!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3 21:05:00
有点道理,我也觉得现在的论文写的真是晦涩难懂,有些也是伪研究,把咱们的论文拿出来让大众看看,能有几个看的懂的,咱们是给谁写的论文啊,是给专家写的,给专家看的,民众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实证确实需要,我觉得咱们的实证有点问题,太偏重对数学的运用,不是说不能用,是觉得用了以后解释的很不清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3 21:12:00
经济学研究与数学工具应该是本和末的关系,不能本末倒置,但数学还是很重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3 21:36:00
LZ说得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不用数学,很难区如:分坏\很坏\非常坏这样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3 22:00:00

楼主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愿意和大家交流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不能同意楼主的观点。

1为了理论而理论并不是错误。理论问题也好,现实问题也罢,本来也就是各个学者的学术分工与学术兴趣不同罢了,没什么高低贵贱之分,经济学也当然一样。在现实中,中国大多数的学者恰恰不是爱研究理论问题的,那些现实热点问题每年哪个不是挤一大堆学者在重复生产,反而是很多真正的纯理论问题没人去研究。况且,理论的存在本身就是意义,因为一方面能解释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的出现本身就是随机的,只不过现实对经济学理论的需求更大一些。另一方面,任何在逻辑上不自相矛盾的理论即使在一定时期内看不到什么意义,但是恐怕谁也很难说清楚“无用”的理论未来有没有用,有什么用,正如法拉第刚发现电磁感应,当他展示给别人看的时候,一个贵妇人问他这玩艺有什么用,他马上反问这个贵妇人,“刚出生的婴儿有什么用?”再比如,数论这类知识,它的出现无非是一些天才数学家发现出来体现自己才智的游戏罢了,连很多数论大师都说不出这类东西有什么现实意义。可是在当代,数论被广泛地应用于密码学等领域。上个世纪20年代,英年早逝的剑桥大学的数学家、道德哲学家、逻辑学家Ramsey写了三篇理论性很强经济学论文,因为数学用的很深,没有引起当时的经济学家的注意(这又强调了数学的重要),可是在后来的岁月中,一篇论文在40年代被冯诺依曼发现,直接引起了现代博弈论的诞生。还有一篇论文讨论经济增长问题,70年代被经济学家发现(索洛模型不过是Ramsey模型的一个特殊情况而已),成为高级宏观教科书中绝对不能回避的内容。外一篇讨论税收问题,直接影响了六七十年后中国的税制改革。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举出来无非就是说明强迫每个理论家说清楚自己的理论对于当前的现实有什么意义是多么荒谬,反过来,根据现实性不足而批评理论本身也是不合适的。

2关于数学滥用,这是使用数学不可回避的矛盾,西方的经济学界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比如里昂惕夫、阿罗等人都曾经对这个现象作出自己的批评,但又不可否认经济学家们依赖数学获得了很多有益的知识,所以总归是应该辩证地看罢,一棒子打死肯定不对。从另一个角度看,我觉得这恰恰体现了我们当前经济学工作者对于数学重视不够,因为要了解到一篇文章是不是拿数学忽悠你依赖于看文章的你是否具有足够的经济学和数学知识,不懂数学连文章都看不懂怎么敢说人家忽悠你呢,而这又恰恰是中国很多学者常犯的毛病,还是维特根斯坦那句话说得恰当吧,“对于不可言说的,必须沉默”。

3关于中国实际,正如我前面所说,中国学者恰恰是离不开中国实际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有很多的中国学者在思考着中国的实际与西方理论的关系,并尝试着提出依据于中国现实的经济理论(比如财政分权理论),反倒是哥伦比亚大学的Sachs教授认为西方经济理论足以解释中国的经济现实。

4规范分析也并不是无法使用数学,比如福利经济学中的很多思想都依赖着数学工具,比如阿马蒂亚森的很多福利经济学文献,也是很难读懂的(至少对很多中国学者而言)。不过是中国很多学者喜欢发表一些迎合某些社会心理的言论,这种所谓的“大家都看得懂的规范分析”是很小儿科的。

不知楼主以为如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3 22:20:2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3 22:40:00
做该做的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3 23:14:00

我看lz想说还不是要不要使用数学工具的问题  

而是经济学严重脱离中国实际的问题

数学作为经济学研究工具已经是不争事实吧

正是数学使经济学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3 23:18:00

我同意   中国现在恰恰就缺研究中国经济现象的本土理论大师级的人物

只有在理论上有真正的建树,才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更为长远的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5 12:17:00

看了朋友们的留言,首先也对所有愿意参与此次小讨论的朋友们表示感谢。大家的发言能使我们视野更加开阔。

在这里我还要再次做个澄清:

我从来没有说过,经济学的研究不需要数学,相信大家从字里行间能够看出我的这个看法。实际上经济学的成长、成熟的过程中已经本身伴随着数学工具和方法的运用,这是不可否认的。我所指的是指当下数学的模型和工具在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占领和吞噬着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趋势是个不正常的现象。

事实上,我始终坚信,即使若干年之后经济学的研究趋势出现了较大的改变,比如数学的模型和工具退出或部分弱化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那么,至少有一点,数学理论的逻辑思维方法仍然会让我们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学研究者、爱好者受益不尽的。

我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是一种现象、一个问题,就是数学工具和模型过分侵入了经济学的研究,同时,对一些想尽办法穿上数学衣服却在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的一些做法进行一种批判,这些现象的出现不能不说是经济学研究的悲哀,也是经济学研究和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毒瘤,需要根除和根治。

这些问题的出现实际上已经导致了一些怪现象的出现,比如,本科学数学的或是硕士学数学的总能把经济学看似搞得很好,就是因为他们那些花里胡哨的数学工具和模型的运用,但是,我们都知道,他们这些人的数学功底不可否认,但经济学的系统思维却是不敢恭维,然而就是这些人现在在执经济学研究之牛耳,这难道不是经济学研究的悲哀吗?

真的不希望看到,以后的经济学家都是从小到大学数学的人。

十分感谢wanggang07  zzwfd等一些朋友对我观点的理解和支持,再次感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5 12:18:0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6 20:24:00

楼主的数学,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7 12:59:00
数学对经济学来说实在是很重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7 14:00:00
楼主说得很中肯,他不是否认数学工具的重要性,国内确实有些乱套模型,乱充高深的人,为了容易出成果,而多喜欢模型,但实际上没有什么实践指导意义.其实,理论和实证是一样重要的,我有一个同学,读数学的研究生,他反而经常和我提起理论的重要性,他本人也不少读理论性的东西,也许学科之间的理解就是这么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9 00:44:00

我觉得你说的现象确实存在,但这些现象又和过分强调数学有多大关系呢?还有很多根本不懂数学的经济学从业人员也在做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的活动呢,很显然这些现象是和高校学术管理体制、经济学教育体制、经济学各刊物审稿制度不合理以及国际学术界交流不够有关,和强不强调数学有关系么。总不能因为这些现象就不强调少强调数学了吧?况且就中国现在经济学界的数学水平,到底该不该大力强调数学的重要性呢?而且所谓利用数学在经济学界沽名钓誉、欺世盗名还是因为经济学界的整体数学水平不够吧,倘若人人都掌握足够的数学知识,恐怕也没人被忽悠了吧。

数学的方法引入经济学当然需要那些数学系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吧。而且什么是楼主所谓的经济学系统性思维呢?现代学术的发展愈加强调专业分工化,还是术业有专攻的问题,对某些经济学家的创新,就是专做数学模型,他可能不懂很多经济思想,也无需懂,把要解释的问题解释清就足够了。而对某些人的创新可能就是在某些既有的经济思想上做文章,提出点新的东西。总不能强迫每个人都做经济思想家吧?而且现实中,还有很多情况下是这两种人一起写文章呢。况且,还是那句话,中国经济学没有数学那么多年,产生了多少有价值的学术思想呢?白养了多少从业人员呢?还不如多搞点数学化的东西,好歹还能做点实证研究呢。不强调数学只能使混事的学者更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