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2163 2
2008-04-13
翻开基金公司的宣传材料,发现各基金公司都说自己是最有潜力、增值最快、回报最高的基金,这不免让人纳闷:到底谁是最好的基金?

  其实,基金公司这些宣传中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夸大或者是误导成分,他们单挑运作好、增值速度快的某一个时段作为基金的“优秀业绩”来吸引投资者。

  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受宏观形势、投资水平等因素影响,基金的投资业绩和基金净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基金公司买的股票涨了,基金净值就增加,股票跌了基金净值就会缩水,所以,基金公司说的“之最”、“第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同时,开放式基金有一定风险,但基金公司很少对相关投资风险做出提示。按照证券监管部门的要求,基金公司在宣传材料中必须说明“不能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不少基金公司对此均省略或采取了隐藏化处理(用最小字体等)。

  理财专家建议,选择基金公司主要是看旗下子基金的长期累计净值情况,也就是看给投资者带来多少回报;第二看基金的成长性,也就是看基金净值的增长速度。用一句话来概括:基金广告,仅供参考。

  预期收益≠实际收益

  目前市场上有一些信托类外汇理财产品,有的承诺3年累计预期收益率高达25%。但在产品的条款中也同时会注明“3年之后,如果该公司不破产,将归还本金并按实际情况支付收益。”专家指出,在这样的条款中实际上蕴藏着巨大的投资风险。

  因为信托类产品是通过银行柜台来代销,但银行在其中并不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所以这类产品中隐藏着公司信用风险,一旦公司破产,投资者投入外汇理财产品的钱可能就会血本无归。有的银行和公司在销售这类产品以前,为了达到成功集资的目的,可能会对投资者淡化这个产品中蕴藏的风险,而一味强调其高收益,把投资者引入陷阱中。

  累计收益≠固定收益

  除了银行代销的产品外,银行自己设计推出的外汇理财产品中也会存在一些小的陷阱。当然,相对信托类产品而言,银行理财产品不会面临血本无归的厄运,但其中的一些小陷阱也会迷惑投资者,最终难以获得预期的收益。

  与“预期收益”的说法一样具有迷惑性的词汇还有“累计收益”。在上例中,“3年累计预期收益率25%”,也就意味着实际年收益率仅为8.33%。而一些银行在售卖银行自己所发行的外汇理财产品时,时常打出“累计收益率10.5%”的幌子,其实累计收益对投资者来说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只有明确了产品的期限,才能够真正计算出产品给投资者带来的回报是否真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4-17 09:38:00
华夏 当下最火的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9 17:23:00

在这样一个比赌博都没规矩的市场中,居然还把钱给别人?脑子进水啊?

基金公司可以让手里的钱贬值的非常速度的同时让自己赚大量的钱。

里面的猫腻这么多,同时又没有一个好的法律法规的约束。我建议大家都不要买基金,直到出台强有力的监管措施。

唯有一个好的制度的约束,市场才能规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