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 http://www.ljps.com.cn/10th_Anniversary/very_new2.htm
6月27日,为纪念《经济科学译丛》出版十周年,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财金学院和梁晶工作室共同发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和梁晶工作室主办的“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成功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经济学教育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探讨中国经济学教育的现状及前景。
大会主题的主要发言人有:陈雨露(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财政金融学院院长),海闻(《经济科学译丛》执行副主编),杨瑞龙(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维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林毅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白重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周立群(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梁晶(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研讨会由四个主题论坛组成,分别关注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培养体系、教学内容体系、师资体系以及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等四个方面,嘉宾们讨论了如何借鉴国外知名大学的成功经验,在贴近中国现实的情况下,建立一套合理的经济学教育培养体系;如何解决经济学课程体系落后的问题;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以及如何利用各高校的资源优势,建造和整合经济学资源共享平台等问题。各单元演讲嘉宾的主题发言引起了与会嘉宾的积极响应,经过激烈的讨论,与会者在以下问题上形成了广泛的共识:
首先,在现代经济学教育体系中,本科生的教育必须遵循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加强基础课程和方法论课程的建设;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计划需要区分以学术为目标的专业教育和以为实际部门服务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博士生的培养,提高其运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手段进行前沿研究的能力。
其次,有必要重新讨论和确立科学的经济学科的课程体系,加强现代经济学的各种层次的教育水平;合理的安排基础公共课程、方法科与专业课程的比重,充分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的要求;加强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内容的多样性,使得学生全面的了解经济学各个流派。
第三,通过规范、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促进师资的流动来提高经济学教育的水平;通过研究型大学与一般地方性大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普通高校的现代经济学教育水平。
第四,加强各高校之间的教学、科研资源的共享,合理的利用已有的资源网络、创建新的合作平台,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的良性发展;在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各个高校的协调与合作。
来自全国二十几所经济学院系的八十多位领导、教授出席了大会,大家表示有必要在合适的时候召开一系列后续会议,将大会的共识积极进行推广,共同促进中国经济学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
此次研讨会是国内关于经济学教育的高层论坛,参会人员来自全国各知名大学的经济学院、系,会议将对中国经济学教育改革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主办方负责人希望此次会议能在全国的教育结合经济学界掀起一场关于经济学教育改革的大讨论,为中国经济学教育找到一条更适合中国情况的发展道路。
详情请见如下链接:http://www.ljps.com.cn/10th_Anniversary/very_new2.ht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2 22:24:1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