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6.宇宙背景温度与偏电荷光子密度
2014.5.26
夏季冰雹的产生说明相对聚集的正负电荷之间一般光子可能发生裂变,形成局部低温。强对流天气中通信信号会受到干扰,除了雷电产生的干扰之外,电中性光子的裂变是更严重的威胁。
星际磁场是由正负电荷更大规模的相对聚集形成的,电中性光子更难以存在,所以太空不仅阴暗,也温度极低,所谓宇宙背景温度只有2.7K左右,相当于摄氏零下270度左右。
“暗物质”的存在说明我们只能观察到光子的一部分,我们所能“看到”的温度可能是光子密度的百分之五十,所以太空中的实际光子密度可能一倍于我们所能看到的光子密度。
光子区分为电中性光子、偏正电荷光子、偏负电荷光子,目前还是我的推论,源于对原子结构和原子、光子相互转化,及“黑洞”和“暗物质”存在原因的分析。电中性光子聚集的正负电荷相对均衡,所以表现为电中性,可以在导线中直接转化为电流。偏电荷光子中一种电荷的质量多于它种电荷质量一倍,整体质量是电中性光子质量的1.5倍,所以在磁场中不易裂变,具有倾向性,实现正负电荷的相对均衡(拥有一个核外电子)以后才能转化为电流、视觉和一般电信号。
至于温度等于光子密度我已在许多文章中作过介绍,不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