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3d51b901008ye5.html
市场的涨跌是永远存在的,政府在什么情况下干预市场是值得探讨的,美国干预市场超过以往,因为流动性出了问题,导致市场失灵,无法自身调节,所以政府才出台干预。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者应该有风险意识,监管部门应该加强监管。
4月13日,证监会国际部主任童道驰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讲述了自己对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若干问题的思考。其中重点谈到了在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股权文化。
一开始,主持人就强调这是一次学术交流,请求媒体的朋友配合,不要将此次演讲活动曝光。童道驰先生上台后也直言,现在股市处于一个敏感时期,是否抄底、政府救市等问题如火如荼,如果讲跟股市相关的,不管讲什么,周一的股市都会反映出来,所以才决定讲国际化的问题,而童自己也属于海归派公司治理专家,在国家化方面有深厚的造诣。在2001年加入证监会之前,他就职于世界银行,还曾经在著名资讯顾问公司兰登公司任职。不过他非常谦虚的说简历就如同包装上市一样,是忽悠别人的。
资本市场国际化需要什么样的股权文化
从2006年以来,股市单边上扬,目前我们有1.3亿股东账户。童道驰先生说英国总人口也不过6000万人,因此我们的市场是非常大的,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和英国人现在都喜欢跟我们打交道,经常找中国谈判。当然这里自然就涉及到一个开放的问题。2001年我们加入WTO,到现在已经是七年之痒了,七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强。现在正在筹备的第四次中美经济战略对话,以及4月15日即将举行的中英财经对话,都说明我们正迅速国际化。但是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需要自己的投行吗?香港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发展自己的投行,现在的大的投行都是美国的,英国情况也如此,牺牲了本土投行。我们的股市2年内增长了几十倍,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因此我们有有能力支撑本土投行的建立和发展。对此,童道驰先生寄予了厚望,希望国内能有自己的、有竞争力的投行。2007年,我国券商盈利1000多亿,生存是没有问题的,光是经济业务就可以支撑其发展了。但是在这一块,我们并没有放开。
虽然对于市场,童主任出言谨慎,基本一字未提,但是对于资本市场的历史,却是滔滔不绝。他讲到资本市场的发展应该是从英国算起,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股份制是从英国开始的。当时英国经过工业革命,四下扩张,需要巨额融资,但是英国皇室不再承担此项费用,开始筹集社会资金用于侵略,而这就是采用的股份制的形式。这种融资形式有两个好处,一个是能够将社会中的大量闲置资金集中起来,一个是可以很好的分散风险,而英国也正是凭着两点占据了国际主导地位。
我国的资本市场其实从洋务运动就开始了,那时就已经有了股份制的雏形。当时李鸿章的招商局向社会集资,集资的告示就相当于现在的招股说明书。到了清朝末年,山西一带的汇兑业务非常发达,当时的日升昌浩就有股权激励,但是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而被冲跨掉了。我国资本市场真正发展已经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了。
现在我们正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股改之前,大股东根本不在乎小股东,股东大会也就是几个大股东的事情。股改之后,股东意识和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大股东开始在乎小股东。童主任列举了第一家股改公司——三一重工的股改情况。当时开股东大会,很多人出席,为了拉票,大股东使尽浑身解数,请吃饭,做工作,都用了,最后能通过也是非常难得的。
当然对于股份制是存在很大争议的,之前我们的国有企业是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现在企业劳资关系发生了变化,从工人变为股东了。童主任讲当时他们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学政治经济学,书中讲帝国主义经济必然灭亡,可是帝国主义垂而不死,而且老不死,怎么回事呢?原来研究后才发现,西方国家的经济体已经发生了变化,变为了混合经济。
正视次级债的影响思考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
很多非专业人士或者并不清楚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差别。商业银行的钱是储户的钱,如果倒闭了,会有联储充当最后借款人的角色,因为联储本身就是为了防范流动性风险的。而投资银行就不同了,它是经营上市的,央行不会借钱给投行的。我们国家目前没有投行,只有券商。但是这一次,美联储却非常意外的借钱给了投行,原因就是世人皆知的次贷危机。美联储积极干预市场,实施救市行为,投入3000多亿美元,在谈到这一点的时候,童道驰先生依然没有任何跟中国管理层是否救市言语。
提到美国次级债风暴,就需要谈到资产证券化产品。这种产品贷款人和拿款人分开,利息与本金分开,优质与次优分开。这主要是美国的住房问题引发的,美国住房拥有率最高达到69%,这是将住房贷款打包成金融产品,其实相当于是用世界人民的钱在消费。如果房价上涨当然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出现危机,信用评级下调,情况就不妙了。当年安然事件时,分析师调低其信用评级,安然股价从90美元暴跌到2美元,直到6美分,市场市值从800亿蒸发到2亿,触目惊心,其中一个负责人数罪并罚70几年,还没进去就心脏病突发,OVER了。如果住房信用评级下调,房价一路下跌,前景自然不妙。
虽然出问题是在美国,但是吃亏的却是全世界。这些年来美国的赤字不断增长,美国采取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来应付——贬值,要知道外汇是我们的债权。为什么世界经济危机十年就有一次,因为美元是全球货币,它不断印钞票,然后输出通货膨胀,由此造成的流动性过剩其实是与美元贬值相关的。童道驰先生直言,而美国没有负起全球大国的责任。当年亚洲金融危机,不断让我们别贬值,可是自己现在却不断贬值。好在出了个次级债,而且发生在美国,童道驰先生谈到这里也难掩自己的窃喜,台上自然的响起了掌声。
但是即使是发生在美国,次贷的影响还是深刻的影响了中国。因为现在的我们已经是国际大家庭中的一员了。其实这也跟美国人相关,美国擅长搭建一个国际化构架,用国际规则压人,压不动了再实行单边主义,比如联合国、世界银行、WTO等等,莫不如此。讲到此,童道驰先生特地谈到世界银行其实相当于股份制,所以美国为了话语权,从来不欠世行的钱,而联合国就不同了,它是最大债务国,因为投资了没有回报,聪明的美国人还会把钱扔进去吗?我们知道美国是我们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次级债造成美国经济衰退,居民可支配收入由此减少,消费萎缩对于我们的出口是巨大打击,出口受打击,很多公司倒闭,失业问题自然也就付出水面。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出口增速下降30%。这也说明我们的和平崛起面临着方方面面的挑战。对此,童道驰先生还列举了中国驻外国的一些列并购,都因为美国的阻挠而受阻。
次级债危机让我们重新认识国际金融体系。
与国际接轨 道路漫长
资本市场本身是一个国际化的东西,综合对比其他国家的经验,童道驰先生认为我们国家资本市场国际化,需要信息披露,但是仅仅靠信息披露是不够的,比如诺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说次贷危机信息是披露的,大家都知道卖的是什么,可是还是买了。所以需要加入事前监督和时候查处。童道驰先生认为,在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道路中,我们也应该摸索公司治理的国际化问题。公司治理制度其实是公司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体现,我们现在所说的和谐,童道驰先生认为是一种制衡。比如在一个公司里面,监事很多时候不管事的,因为监事最终还是受制于董事经理,倒是独立董事,因其学术名声、学者人格等方面的因素考虑,会做出一些跟公司管理层不同的决定和看法。
童道驰先生最后还提到了我们国家的财务会计跟国际化接轨的问题,并指出这个速度非常快。现在财务会计很火热,就是因为我们很多公司要上市,而上市看报表,报表连股价,没有股改前,股票不流通,股东不关心,可是现在流通了,股东很在乎,缩水的都是自己的钱。但是美国的会计准则跟国际会计准则是不同的,即便在逐步靠近。他还提到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的区别,指出房地产受公允价值影响最大,现在我们正向公允价值靠拢,但是这也带来很多新的问题,给了会计很多可操作的东西。
开放是必须的,而且是永远的主题,但是我们应该把握好开放的方法哈步骤。
市场的涨跌是永远存在的
在提问环节,主持人一再告诫要表明提问者的单位,并请媒体朋友不要报道,但是仅有的三个提问,不幸被媒体逮到一个。那位媒体人士很老练,一看就知道是媒体的,她首先声明提问时生活方面的,不过这只是虚晃一枪,第二个问题就是很专业的很敏感的问题了,童道驰先生也没说什么比较实在的,过关。
最后一位北京大学经管学生站起来,给在座的每个人提了下神,他非常直接明了的问童道驰主任救市相关的问题。童道驰先生笑了,说如果自己回答这个问题那明天就不需要干这个活了,即便如此,他还是说了几句。他指出市场的涨跌是永远存在的,政府在什么情况下干预市场是值得探讨的,美国干预市场超过以往,因为流动性出了问题,导致市场失灵,无法自身调节,所以政府才出台干预。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者应该有风险意识,监管部门应该加强监管。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3d51b901008y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