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互联网金融与Fintech版
1370 0
2014-05-29

杨一夫对P2P行业的心得体会时始终强调“对金融要有敬畏心”。“你要真的知道风险是什么,在什么样的体量做什么样的事情。”他说,“将目标定为小额信贷,在整体贷款有限的情况下做大额是不合适的。另外在商业模式上,我们更加重视持续投入,比如决策引擎的购买更新。底层系统的建设,顶级人才的引入等。这一切的目的就是真正把这项事业做好、做精,让更多的人受益。”对于互联网金融杨一夫有以下见解:

一、关于商业模式选择

人人贷确立商业模式的过程也并不神奇,说起来与多数互联网公司比较相像:找一个可执行的想法,请靠谱的人,不断执行、调整到靠谱的方向。

早期论证阶段,杨一夫等人做了 200 个问卷调研。样本不多,但绝大部分问卷对象对网上借出资金并没有太深抵触。这样得出一个判断: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个好想法,却还没有商业模式出来——它一定有一些内在逻辑可以得到解决。有了基本可执行的想法就做,不要太纠结于想法是否完善。

中国早期的 P2P 借贷就两种模式:一种基本学习美国的 Lending Club,做的是纯线上。一种则是宜信,业务全部在线下。人人贷一开始希望把美国模式原汁原味拿过来,后来发现在中国单纯做一个信息中介起不来,必须自己搜集和验证很多数据,这才开始尝试在线下开发和服务客户,走到今天变成了一种 O2O

小额信贷本质上分两类:一类依赖人的经验,一类以数据和模型为基础——前一类没有可扩展性。人人贷值钱,除了团队因素外,还因为比较早地尝试了第二类方向(虽然本质还是以第一类为主)。

人人贷在模式选择中的经验是:围绕自己优势构建商业模式,而未必是觉得这个商业模式好才往这个方向做。

三、关于融资

融资的最大经验是,创业者自己不要负债,以及不要在缺钱的时候融资”。创业者负债,会让你一辈子的选择都变形。缺钱的时候融资,会让你丧失自信和自由。引入机构投资者不仅仅是为钱,还是在寻求外力改变公司。最好的融资时点,是在公司好、行业热的时候。

四、互联网金融,其实没那么互联网

从技术手段看,目前的互联网金融更多是服务方式、资金渠道上的创新,风险管理和风险计量没有太大进展,传统怎么做,互联网金融也怎么做。而在对大数据的运用上,还没有一家公司能用大数据为金融资产风险定价,最多只是做做精准营销。互联网金融只要没触及风控,就谈不上颠覆传统。

从行业特点看,互联网是赢家通吃,而金融是剩者为王,互联网金融更偏向后者。互联网以体验为核心,只要你的体验比人家好一点,用户会快速迁移,这样二八法则就很明显。而金融限于项目开发、法律、风险等因素,与互联网的结合不会那么快。互联网金融未来会朝集约走,但每个细分领域,可能都有一两个巨头。另外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与传统金融一致,都是风险管理,活得越久的公司,才会越成功。

五、5年或10年后,世上再无互联网金融

并不是说互联网金融会消亡,而是说整个金融体系和互联网走向融合,不再能够被区分。

互联网的本质是改善信息流动,而金融的本质是消除信息不对称。迎接互联网的方法和技术,与其说是金融创新,不如说是金融的本能。

当然金融与互联网的最终融合,还需要一系列前置条件。就企业层面,需要数据和模型的积累,包括如何让决策引擎满足市场需求。就行业层面,需要用户结构的改变(目前的尴尬是,有钱人不上网,上网的没有钱),投资人教育的深入,征信体系足够发达,以及整个互联网环境下更多维的数据创造。

未来的金融是由技术支撑的批量化交易。

六、怎么看互联网金融在中国

互联网金融能在中国发展起来,受益于传统金融的欠发达。美国的个人金融十分普及,用户对一些传统金融工具(比如支票、信用卡)的使用习惯根深蒂固。而中国从行业势力到用户习惯,都还在形成阶段,有钱群体的年龄层又比美国低得多,更容易拥抱互联网。

传统行业欠发达是个机会,有可能一步迈入共产主义,比如肯尼亚的移动支付普及率世界第一。

七、目前对P2P行业最担心什么

重复借款问题。

目前各家 P2P 数据互不相通,容易发生重复借款。这需要行业信息共享机制(包括黑名单)的完善。

人人贷对 P2P 行业的判断是:合理合法性没有大问题,但或大或小会有一个风险集中爆发。

来源:3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