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思翔公社www.sixiang.co
导读:中央城镇化会议的召开以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的出台使得“新型城镇化”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为此,天强管理顾问祝波善总经理受《中国勘察设计》杂志之邀,撰写了《超越就“设计”论“设计”的思维惯性——新型城镇化战略下的设计单位发展模式思考》一文,就新城镇化的机遇与挑战展开论述。
祝波善先生谈到,新型城镇化,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对于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一些传统落后做法,将会起到“拉枯摧朽”的作用。对于业内单位而言,过去的很多成功经验,将难以支撑企业走向未来。“就设计谈设计”的思维定势也将会大大压缩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有理由相信,一批优秀的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将通过自身的转型升级,在新的平台上“突围、发展”。(文章已刊登在《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14年4月刊。)
去年底中央城镇化会议的召开,以及近期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比较全面的阐释了未来几年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及相关举措。新型城镇化战略作为国家层面的大战略,将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作为服务于工程建设领域的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也必然会迎来新的发展空间、新的发展机遇。
新型城镇化的“新”给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3月16日正式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全面地解答了“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城市怎么建”、“土地怎么用”等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针对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了新的思路,即“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
“以人为本”,就是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四化同步”,就是要推动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优化布局”,就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就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文化传承”就是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从某种意义上讲,新型城镇化才是真正的城镇化,原来以“造城”为主的城镇化,近似于“伪城镇化”。新型城镇化首要考虑的是“化人”,而不是“造城”。
对于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而言,其过去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源于“大拆大建”的“造城”运动,面临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如果不彻底革新自身的业务理念、服务模式、运作体系,将很难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新型城镇化大战略带来的市场空间对于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而言,是诱人的,但同时又不同于原来传统的运作方式所获取的。
新型城镇化将会加剧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分化重组,助推行业内单位的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原有的体制性“壁垒”必然会被逐渐打破,涉及城镇化的各种专业的整合、学科的融合、技术的结合成为必须。在新型城镇化大战略下,就“交通”论“交通”,就“产业”论“产业”,就“城市空间”论“城市空间”的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都将难以为继。
作为工程建设灵魂的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过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受益于国家通过固定资产拉动GDP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业务运作上,有比较强的“边界意识”,产业链条较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原有模式普遍遭遇发展的瓶颈,行业内分化重组的态势已不可避免。精专特色化、立足于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发展成为适应未来市场竞争的基本战略选项。
相反,墨守原有模式、业务核心竞争力弱的单位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难以维系,甚至失去生存的舞台。新型城镇化战略将会加剧这种分化重组的进程,行业“重新洗牌”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
适应新型城镇化战略,工程勘察设计单位需要将城镇建设紧密地与产业结合、与人结合、与文化结合、与资本结合,追求可持续发展。相应的,设计行业发展面临着转型的深层次动力与压力,业务服务的深度化、高价值化成为一种必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进落实,目前行业分段监管以及资质管理中的一些弊端也将会更为明显地显现,造成市场分割、价值链割裂的一些监管措施必将会做出相应的调整,由此会极大地推动业务优秀单位的业务转型升级。
展望未来的行业格局,传统的市场与竞争格局将会改变,行业的分化将会加剧,跨界竞争将会更为直接的呈现,行业业务同质化的格局将会彻底改变。行业成功要素将被改写,资源整合与集成能力成为能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人才结构、能力结构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