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是考查的经济原来处于长期均衡,货币供给的长期效应。由于货币是中性的(在长期),所以不影响经济中的实际变量。所以,根据古典理论,其实际变量:就业、失业、产出不会发生变化。
其实里面涉及的事还是比较多的:
短期:1.由于价格粘性或工资粘性,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增长导致了其货币供给真实量的增加;
2.名义利率下降;
3.投资和消费的增加(其实利率下降,也影响消费的。不过在很多教材中的总需求模型常忽略这一点,以简化分析),进而总需求AD上升;
4.供给方面:企业会由于实际工资的下降,而增加对劳动力的雇佣,(假定工资粘性,价格灵活调整,从而实际工资W/P,下降);
5.短期内的,产出增加,并过度的就业,其失业率降至自然失业率以下;
6.随着时间的推移,工资和物价缓慢上升,菲利普斯曲线效应开始显现(注意:此时是短期的PC曲线效应);
7.由于价格的上升,其实际货币供给量M/P,也开始回落;
8.利率开始反弹(回升);
9.总需求由于价格效应和利率效应也开始减少,(沿着AD需求的移动);
10.经济向长期迈进。
长期:
1.由于劳动力市场中,工人合同的到期,会要求,根据通货膨胀的预期来调整工资;
2.这也导致了菲利普斯曲线的上移(由短期走向长期);
3.实际工资上升,失业率开始向自然失业率回落;
4.产出从供给的层面而言,下降;
5.对产出的总需求也由于价格和利率效应回落。
最终:产出回到潜在的产出水平Y=YF,失业率回到自然失业率状态U=U*,物价格水平和货币供给量同方向、同比例的增加△M/M=△P/P,利率最终回到原来的水平r=r*
另外,这个题目不应该用IS-LM来分析。应该用AD-AS来分析。
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