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应该是全部可用于购买要素的货币,包括以前购买的、现在购买的,以及将来要购买的,对应于会计学相当于负债+权益(净值)。
为实现利润最大化,投资在什么情况会增加(资本注入)?资本在什么情况在达到利润最大化?资本又在什么情况下会漏出?
对于前二个问题,萨翁《微观经济学》“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供给原则为:当企业将其产量确定在使边际成本等于价格的水平上时,就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边际成本=价格即MC=P”[1]的论述,在边际成本<价格时,投资会增加,因为有利可图,在边际成本=价格时,利润最大化,因为最后的1分钱利润都收入囊中了,但是对于精明的厂商而言,将机会成本也作为选择时,是不会把最后的边际成本作零利润投入,即边际利润(P-MC)等于零,厂商会很容易找到其他利润大于零的投资机会,如把钱存在银行赚取利息,因此,在边际成本+机会成本<价格时,无其他更优选择,投资增加,在边际成本+机会成本=价格时,兼顾了机会成本(其他的机会利润),则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对于第三个问题,萨翁《微观经济学》“停业原则:当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时,企业就会停业以使其实现利润最大化(即损失最小化)”[2],同样会面临机会成本选择,在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机会成本时停业是最好的选择,这时资本开始漏出。
上述论述虽然是在微观经济范围内展开,对于宏观也是一样的,一般情况下,当现期利润率、预期利润率越高,机会成本越小,总投资增加,反之则总投资减少。
最后,为了便于理解,需要说明是机会成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某项目收入的机会成本是对应于其他可供项目的收入,某项目的利润的机会成本是对应于其他可供项目的利润,不是指“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所需的全部费用”。
[1]保罗.萨缪尔森 2012年《微观经济学》 第19版 萧琛主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第139页
[2]保罗.萨缪尔森 2012年《微观经济学》 第19版 萧琛主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第1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