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传统文化作为已经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还能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有所体现和发挥作用吗?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不多的几种原生性文化之一,这一点完全不同于中华文化边缘地带的东亚及东南亚诸国,也与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新兴发达国家的次生性文化不同。中国文化作为具有丰富内涵并且包括许多精华的原生性文化,具有文化本源的意义。可以说,日本和许多东亚、东南亚国家的文化都与中国文化有很深的渊源。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早复兴并迅速跨入经济强国之门的国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世界管理理论的正统地位由美国转移到了有中国文化背景的日本。这是由于日本人把中国传统伦理人管理模式与美国现代工业的经济人管理模式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造就了日本企业的辉煌。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就是这种辉煌的延续和拓展。在日本管理界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就是高层管理者几乎人手一本中国的《论语》、《周易》和《孙子兵法》等书,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这样看来中国传统文化还是有很强的管理意义的。孔孟之道产生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时期,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用来指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企业管理当然是牵强附会了。用于自己修身养性是可以的,但管理主要是组织群众,没有一套现代管理制度,即使老板是一个圣人也没有人听,恐怕还比不上一个精于算计的商人。
那么为什么还有人津津乐道中国传统管理呢?恐怕不是用于自己的修身养性,而是要求别人修身养性,这看起来好处多多,其实是欺人之谈,不会起多大作用。比如员工希望老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日三省吾身」,对员工不要太刻薄,不要太霸道。而老板就是要剥削你的剩余价值,他会听你吗?反过来,老板要求员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物质上所得很少,付出很多,成为驯服工具,也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孔孟之道一开始就没有多少人听,孔子在世时也没能做什么大官,他的出名是后人炒作起来的。他的那一套一直没有多大用处,如秦国用商鞅变法而强盛,用的是法家。
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存在了几千年,足可以证明它的生命力旺盛,果真如此,我们就不应该有百余年的屈辱史,中国革命的成功,依靠的不是传统文化,不是孔孟之道,而是“外来文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列主义!我们的理论基础是阶级斗争为纲。那时候并没有说要融合孔孟之道,倒是说要结合中国的革命实践,出来一个农村包围城市,反把崇尚孔孟之道的蒋介石打得落花流水。现在搞建设,不是搞运动,不能再搞阶级斗争那一套,但也不至于回到2500年前去找答案。而是把外国好的管理理念“拿来主义”,结合当前现实,得出“初级阶段”管理理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