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资源/课程/会议/讲座 论文版
匿名
5260 0
2014-06-05
外审专家意见:作者在摘要通过扩展两部门划分法建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但是在仔细看了作者理论分析后发现,作者基本是在Odedokun1996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文章中加入了金融结构变量,如果作者认为这是建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的话,的确很牵强了。因为,作为模型就应该有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等,金融结构变量的特征是什么,到底有什么样的性质,其最优值是如何取得等等,也应该有合理的分析。如果仅仅是一个加入外生的变量,凭作者主观的想法,是不太合乎模型的要求的。

本人回复:

初略来看,本文的模型改进表面上的确只是在Odedokun(1996,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文章中加入了金融结构变量STR。但是该变量的加入并不是“空穴来风”,在本文随后的“理论分析”部分对于是否可以在模型中引入结构变量STR却做了较多的逻辑思辨和理论铺垫。RaymondW. Goldsmith在其1969年出版的著作《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曾明确的指出金融结构是指“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第3页),并在该书的第九章“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中提出“金融领域中,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这里的金融发展主要是指金融相对于实体经济的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果不是唯一的重要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理论上对金融规模扩大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进行分析之后,戈德史密斯也进一步就金融工具的丰富有利于经济增长进行了分析,如“在许多情况下,通过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比通过发行初级证券的直接融资更为有效一些”,这实际上就是说金融结构的变化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后续中还陆续的指出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重要性,此处不一一列出。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发现,即使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金融结构也即“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的变化确实对经济增长会产生影响。

在随后的关于金融结构的影响文献中,大多从金融二分法的角度来研究金融结构,所谓的金融二分法主要是看一国是银行(侧重于间接融资)还是金融市场(侧重于直接融资)处于主导地位。并且不同支持者给出了各自的支持理由,如银行导向型金融结构支持者认为,银行等金融中介在信息收集和处理方面具有优势,而金融市场在事前的信息收集和事后监督融资者方面的激励机制较弱,因此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体系更有利与资源的配置和经济增长(Grossman & Hart,1980;Bhide,1993;Shleifer & Vishny,1997)。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的支持者则强调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可能存在的弊端,认为在这种结构下,银行等金融中介对企业的影响力较大,对企业发展会带来负面效应;另外,银行具有天生的谨慎倾向性,使得具有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的金融体系不利于企业创新和增长;而且,金融市场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灵活的风险管理工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金融风险产品,而金融中介只能提供比较基本的风险管理服务(Stiglitz,1985;朱闰龙,2004;林毅夫,孙希芳和姜烨,2009)。

银行主导型实际上是强调间接融资的优势,而市场主导型则是强调直接融资的优势。既然银行主导型的金融机构有其优点和缺点,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也有其优点和缺点,那么对于某一中类型的决策主体(个人、企业或者政府)而言,其总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性选择适合自身的融资方式。进一步的,整个经济体系就有自身偏好的融资方式,那么对于该经济体系来说,某一中类型主导的金融结构就会优于另一种类型的主导的金融结构。由此金融结构的变化就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这是我的部分回复,那么如何说明金融结构变量是外生变量而不是内生变量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