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称为独董江湖四大门派之一的“六扇门”——在职及离任官员,随着独董辞职潮“流行’,门派实力大大降低。
1月17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张延恺辞去华孚色纺独董;2月11日,雅戈尔公司独立董事,曾担任8年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10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的李国光先生辞去公司独立董事; 3月20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世定辞去华泰证券公司独立董事;4月30日,中纪委驻建设部纪检组组长、住建部党组成员姚兵辞去江河创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5月6日,国家税务总局前副局长许善达辞去招商银行独立非执行董事,证监会第七届、第八届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王立华辞去民生银行独立非执行董事; 5月10日,证监会前主席周道炯辞去光大银行独立董事;统战部前副部长尤兰田辞去民生银行独立非执行董事; ……
中组部负责人近期表示,到目前为止,中国共清理党政干部在企业兼职4.07万余人次。其中,对省部级干部兼职从严把握,共清理229人次。
上述一系列官员独董离职潮,源于去年10月中组部发出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的通知,通知规定,现职和不担任现职但未办理退(离)休手续的党政领导干部不得在企业兼职(任职)。
资料显示,官员独董连连去职,兼职官员最短任期仅9天。而有3位曾是部级或副部级干部,包括原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局长李勇武、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崔俊慧和原中国证监会主席刘鸿儒,则直接从中石油的5位非执行独立董事候选人名单中消失。
这似乎在表明,饱受质疑的上市公司政商“旋转门”正在谢幕。
特殊背景
从互联网金融数据服务商同花顺公开的名单中可以发现,截至4月21日,市值排前100名的上市公司中,有11名来自证监会、银监会和银行系统的退休官员,有41位政府背景。由此可见,上市公司是否有官员任职独董,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过,他们也逃避不了辞职的命运。
1月20日,申请辞去三五互联的独董陆建新系厦门证监局原局长; 2月11日,申请辞去华光股份的独董李玉琦曾任江苏省能源局局长兼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3月21日,申请辞去华北制药独立董事职务的郭世昌系原河北省副省长,历任低三届省委候补委员、第五届省委委员以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5月1日,申请辞去贵州茅台的独董程文鼎系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前副检察长,同时并担任过赤天化和中航重机独立董事; 5月29日,申请辞去中国人寿独董的孙昌基曾任国家机械工业局常务副局长(副部长级)、中国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副部长级)。
独董很忙
正是由于独董的特殊背景,以及其背后的人脉、政治资源,某个人会同时被很多公司请来担任独董;而有的独董同时还兼任所在公司的多个职位。
2月11日,申请辞去渤海活塞独立董事的赵树元曾历任山东省体改委处长、证监会山东监管局副巡视员兼上市公司处处长。同一天,天业股份、华纺股份也宣布了赵树元离职消息。而在此前,赵树元还曾担任过中通客车、华泰股份、鲁抗医药、浪潮信息、﹡ST海化、S山东铝(已退市)等6上市公司的独董。
上文提到的王世定不仅任华泰证券的独立董事,还兼任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独立董事职务以及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主任委员(召集人)的职务。与此同时,在任华北制药独董的同时,还兼任董事会提名与薪酬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战略投资委员会委员、关联交易委员会委员、审计委员会委员职务。
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9月,深沪两市上市公司共有8076个独董职位,担任这些职位的约有5760人,其中担任5家公司独董的有51人,担任超过4家公司独董的人数过百。不过,即使如此,能做好独董,不仅仅靠背景雄厚,也需要职责意识。最近上市公司恒天海龙有独董因为没有尽责,而受到处罚。
3位“专情”独董
根据上市公司的资料显示,公司聘请独董的任职时间一般是3年。3年后要么续聘,要么换人。
1993年,青岛啤酒在港上市,聘请于福忠、伍海华和郭琳广三人为独立董事,开启了中国上市公司聘请独立董事的第一幕。
据公开资料显示,于福忠担任青岛啤酒的独董至2002年,为期9年;伍海华和郭琳广担任独董至2005年,为期12年。
同时,到现在为止上市公司独董中最年长,从2002年起就担任中石油独董的原中国证监会主席刘鸿儒,与5月份从中石油离职,至今也是担任独董12年,年龄高达83岁。
3人在同一上市公司担任独董的时间不可谓不长。
潮涌潮退
离职潮的出现要归结于从国外引进独董制度在中国股市具有了“中国特色”。“独董不独”“花瓶”成了独董的代名词,甚至独董俨然已成为某些特权阶层的一种福利。
如果仅仅去用权利去解决这种特权现象,而不是去反思、改变“中国特色”独董的制度根源,若干年离职大潮退去之后,恐怕独董离职潮沦为又一个笑话而已。
(来源:凤凰财经,经《行业揭秘》编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