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869 0
2014-06-11

   为什么中国企业,中国宏观经济长期存在结构性问题,其核心根本中国的国企业和背后的ZF,其发展的动力并不是靠技术和和管理出成绩,而是靠推销,或者直接说靠抢市场资源,靠切大蛋糕,尤其是国企背后的ZF更有强烈的动机,把国企业的规模增长和经济的宏观调控混为一谈。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在经济低迷的时候ZF反而缩减投资,强调科技类型企业,鼓励企业转型,原因是要过紧日子了,而在经济宽松的时候,又放任地方ZF争取资金扩大基建规模,完全搞不明白投资拉动,国企发展,产业转型的关系。而这种转型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在经济最热的时候,在资本市场发行类似中国石油这种大盘股,在经济最紧缩的时候来推销创业版,完全违背经济规律。因为宏观管理的视野,完全是在一个单一企业的立场来应对经济,而没有把宏观管理者的职责——————平滑经济波动作为起码的常识来判断。

   道理非常简单,对于大型基建项目的开工建设,绝不是由资金成本和资金规模说了算,也就是说,大型基建是一个耐用期非常长的项目,其社会需求不是无限的,大型基建融资必须要考虑地是最差情况下的承受力,既要能平衡资金成本最高的时候保持净现金流为0,而不能负支出,这就是ZF拉动投资的关键,在经济萎靡期扩大基建投入,并将各基建期平滑到社会发展的长期周期上去,也就是说中国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一个20-30甚至更长周期宏伟规划的问题,是一种均匀增长能调节经济的实质意义上的工具。这就是国家不同于企业的特征,国家能够运用各种货币手段去调集资金搞建设,而国家搞建设为什么愿意承担较高的资金成本,其实这才是真正的转移支付,以国家来承担资金成本来制造消费需求,来拉动企业的建设。那么在经济宽松期,企业的利润上升,资金活跃,资金成本宽松,国家应该鼓励是高新技术创业,鼓励地是新兴产业的转型,因为传统资本密集型行业在经济宽松期,更能够吸引庞大的债务资本扩张规模,而挤占新兴行业的研发资金,研发永远是收益不确定的赌博,所以必须通过资本市场来调节让新兴经济体上市,减少甚至不发行大盘股票,因为经济扩张期大盘股票吸纳的资本还是继续投入扩张,这将造成严重的过剩。这样就很好理解了,如果经济过热,尤其是ZF 资本密集型的上市公司都在抢资金,那么必然导致经济发展难以延续,必然导致资金不足得经济紧缩,那么这个时候想起还可以通过创新企业来活跃经济,已经太晚了,在资金紧张得紧缩期间,恰恰资本市场要支撑中等规模资本密集型企业,恰恰要去ZF通过发行高利率得长期国债来拉动基建。
   
   所以,中国在6000点去发行中国石油,在2000点发型创业版。在经济最热得时候各地修地铁,在资金紧张得时候拉鼓励高新企业。完全是反着搞。如果还搞不懂,在经济最萎缩得时候发国债,其实就是愿意承担短期高成本,而在经济最活跃得时候,国债溢价卖出收缩社会投资规模。资本市场,是在经济最好得时候高溢价上新产业,实际经济萎靡得时候,高溢价得科技股虽然股价受影响,但由于已经有大量得科技企业资本得到充实,放而成为补充资金得现金流。

   如果这种常识都不能理解,那么宏观经济将向着热时火上浇油,冷得时候ZF基建停工。所以,ZF目前能做得事情,不是傻呆呆地维持房价,祈望别国不要宽松量化,而应该是发行长期国债,启动北京周边满足巨大缺口的住宅需求,同时做好银行坏账注资准备,让二三线城市房价跌下来,让增加的基建投资规模弥补房价下跌的价值损失。而产业转型,则要待房价下跌挤出的资金流向实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