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4688 9
2005-07-04

此模型在解释民工潮上面,有比较强的解释力。在城乡收入存在巨大差异,且城市就业概率较高的情况下面,劳动力流动多且快。

对此模型的一些苦思之处,在于当劳动力反向流动,即民工还回农村时,如果工业部门预期收入是由就业概率与实际收入相乘,那么预期收入应该是提高的,再加上迁移费用(如机会机会成本、生活费用、运输费用,风险与社会调整、教育、家庭等因素),的提高,那么预期收入就应该有更大的提高,这比较利益是有显著提高的,为什么在比较利益显著提高的情况下,劳动力却出现反向流动呢;

当然在此预期收入下,就业概率是很低的,当就业概率降低时,预期收入又降低了,是否可以说是因为在此预期收入下的就业概率非常之低,所以导致了在农的工资大于在工的预期收入;

预期收入单单以就业概率与实际工资相乘有可以改进之处,从均衡方程来看,是否以为这在农的工资就一定是小于在工的实际收入呢;

综合上述思考,可见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对于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口流动有较强的解释力,但对于人口的反流动,即原来在城市的民工反流回农村的解释力就乏尚可承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7-4 08:46:00

没有做过详细研究,好象你也没有,看了你的第二段,尤其是后半段,你的理解或我的理解有问题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4 9:06:3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5 12:41: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5 12:44:00

托达罗采用两部门法,即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图形左侧纵轴表示农业的工资率,右侧表示的是工业的工资率。横轴代表的是总的劳动力,曲线AA’是农业部门的边际产出线,同时也是农业部门内的劳动力需求线,曲线MM’是工业部门的劳动力需求线。在均衡条件下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为OaLa*,工业部门的劳动力为OmLm*(即La*与 Lm*重合),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当工业部门工资为Wm> Wa*时,则城市可吸纳的劳动力为OmLm,如果不存在失业的话,那么就有Oa Lm的劳动力在农业部门。此时,农业部门工资为Wa**。城乡收入存在差异,将会出现乡-城人口流动。由于农民流动存在不确定性,如果就业概率可以用工业部门的劳动力数量Lm与城市的总劳动力Lus来表示,则有Wa=Lm/Lus(Wm) 这是农民迁移决策的边际条件。 Qq’代表的是这种无差异关系。则新的均衡点为Z点,在次城乡收入差异为Wm—W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5 12:51:4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5 12:52:00
还有一点思考.就是如果对工的预期收入是就业概率与实际工资相乘那么就以为着预期收入只会低于实际收入,这与民工荒产生的一个原因,即民工的预期收入大于实际工资有是存在冲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5 17:36:00

我觉得反向流动就应该用实际工资来解释

当农民预期收入高而进城,在进城后发现实际工资没有那么高,就回乡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