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模型在解释民工潮上面,有比较强的解释力。在城乡收入存在巨大差异,且城市就业概率较高的情况下面,劳动力流动多且快。
对此模型的一些苦思之处,在于当劳动力反向流动,即民工还回农村时,如果工业部门预期收入是由就业概率与实际收入相乘,那么预期收入应该是提高的,再加上迁移费用(如机会机会成本、生活费用、运输费用,风险与社会调整、教育、家庭等因素),的提高,那么预期收入就应该有更大的提高,这比较利益是有显著提高的,为什么在比较利益显著提高的情况下,劳动力却出现反向流动呢;
当然在此预期收入下,就业概率是很低的,当就业概率降低时,预期收入又降低了,是否可以说是因为在此预期收入下的就业概率非常之低,所以导致了在农的工资大于在工的预期收入;
预期收入单单以就业概率与实际工资相乘有可以改进之处,从均衡方程来看,是否以为这在农的工资就一定是小于在工的实际收入呢;
综合上述思考,可见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对于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口流动有较强的解释力,但对于人口的反流动,即原来在城市的民工反流回农村的解释力就乏尚可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