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64886 9
2014-06-13
在网上查了很久,很多都写着货币乘数计算公式是:
k=(Rc+1)/(Rd+Re+Rc)。
其中Rd、Re、Rc分别代表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和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
而货币乘数的基本计算公式是: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供给等于通货(即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总和;而基础货币等于通货和准备金的总和。

但如果用基本计算公式:货币供给/基础货币,来推导,是得不到k=(Rc+1)/(Rd+Re+Rc) 这条公式的,我查看了几本货币银行学的书,书上的公式推导跟我的一样,如下图,同样不是k=(Rc+1)/(Rd+Re+Rc) ,如果要得到k=(Rc+1)/(Rd+Re+Rc)这条公式,唯一的可能就是没有非交易存款,也就是说所有存款都当作是活期存款,也就是下图中的rt*t是为零。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k=(Rc+1)/(Rd+Re+Rc) 中的Re 是超额准备金率,但下图的公式中e是超额准备金占活期存款的比率,这是不同的,要Re跟e是一样的,也是只有一个可能,就是所有存款都当作是活期存款,那e也可以说是超额准备金率。

在计算货币乘数的时候要用到哪条公式?还是两条都对,只是在我国的货币乘数计算中存款都当作是活期存款?
因为在有些国家,活期与定期存款是有不同准备金率的,但我国是不分活期还是定期,只要是存款都是同样的准备金率,那是不是说,有些国家就按下图的公式计算,而我国因为不把存款分为活期和定期,就可以当所有存款都是活期存款,那就可以用到k=(Rc+1)/(Rd+Re+Rc) 这条简化了的公式计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6-13 19:32:08
现在只学到了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 mm=cu+1/cu+r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3 23:52:59
看你是用什么标准衡量货币供给,是M1,还是M2
不同口径的标准,货币乘数是不一样的。
而且就是活期存款,也不是统一的法定准备金率,比如十万美金以下的法定准备金率,和超过十万美金的活期存款的部分的法定准备金率也是不同的。

无论是M1还是M2, 比如现金漏损率( currency drain ratio): α=现金/存款,意愿的存款准备金率(desired reserve ratio): β=银行的意愿准备金(法定+超额)/存款,存款=D

multiplier=money supply/monetary base=(currency+deposits)/(currency+reserves held by banks)=(α+1)*D/(α+β)*D=(α+1)/(α+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4 09:44:38
别去纠结货币乘数的细节问题,我们要从宏观视野上明白。

货币具有乘数效应,是一个存在着巨大金融漏洞的货币体系,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应该要禁止货币具有乘数效益.

西方的经济学,有些也是忽悠我们的。
这就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区别。

在直接融资的社会里,货币是没有乘数效应的,即使有准备金率,也是没有乘数效应.
而通过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的货币体系里,才有货币乘数效应,准备金率,是限制最大信贷规模的约束条件。
这是维基关于货币乘数的描述
http://en.wikipedia.org/wiki/Money_multiplier

货币乘数效应释放派生货币的趋势如下图.


以下,举例,以说明货币乘数效应的巨大危害。因为它将导致金融银行系统轻易发生系统性的挤兑风险.

过去十数年消费信贷刺激生产信贷同步繁荣导致信贷泡沫,是货币乘数的正过程发挥着作用。

    未来庞大规模的债务危机之下需求减少,资金赢利水平降低,风险增大,必然会刺激大量资本撤离中国,那么货币乘数的逆向过程可就不是那么好处理的了,就相当于泼出去的水,并不是想收就能收得回的。

    下面的举例,能更好的解释清楚未来的危机从何处而来。

    假如美元资本带1000亿来中国投资,换成8000亿人民币以外汇占款的形式在中国货币市场流通。
  经过3年,中国这8000亿按货币乘数,放贷形成了4*8000=3.2万亿债务(同时也是3.2万亿的派生货币,与基础货币地位完全相同),形成了5*8000=4万亿M2提款权,央行的准备金库里正好收储备8000亿人民币的准备金(货币乘数理想的极限释放状态)。全社会就没有多余的流动性了。
  OK,我们假设这个美国人不赚1分钱,还是8000亿人民币按1:8的汇率流出,不带走中国人民的一分钱财富。
  那么这个4万亿M2提款权中,必然有8000亿是这个美国人的。
  假如他提款8000亿,所有的商业银行都会被挤兑,因此,只有央行动用准备金支付。把准备金库的8000亿全部支付给美国人后。央行准备金库空了。

  这个时候,银行里还有4万亿-8千万=3.2万亿存款等着提款,而银行贷出的3.2万亿信贷债务,因为全社会没有流动性,没有了消费能力,必然全部无法偿还去杠杆,全部会形成呆坏账。全部破产违约。
  于是,银行的3.2万亿存款无法支付,银行大面积破产。

    不能忽略了最后的结果,央行的外汇储备1000亿美圆也没有了,挤兑美圆的同时必然也挤兑人民币,国际热钱资本来中国即使不赢利,不掠夺中国的财富,一进一出,也可以导致相当的危机,更何况他们在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掠夺转移了大量的财富。
  这就是货币乘数逆过程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这个灾难性的后果,就是中国银行发生大面积破产事件,并无法避免,无以挽救!

    这就是经济事物背后的客观,客观事物内在的逻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25 17:33:50
楼上说得挺详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28 11:58:35

RE:

那在开放资本市场的环境下,降准既提高了货币乘数又降低了央行准备金,即使现在中国存款准备金率相比外国有点高,但也会产生破坏经济的隐患。楼主对这有何看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