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麽都买?粮食成新并购焦点
2014-06-04 红商网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爆发式成长之际,ZF运用国有企业的先锋角色,领衔进入战略性产业部门发展,积极在海外收购资源。过去10年在澳洲、阿根廷等地併购矿场、油田,就斥资超过200亿美元(约新台币6兆元)。现在,中国开始把焦点转向食品。
从近期併购活动来看,石油、天然气、採矿、化工仍是中国企业海外併购的主要项目。今年起,中企在间断近2年后重返非洲,寻找新的铜、铁矿石、铀矿场、铝土矿场,持续展开矿业收购交易。
例如:中国核工业集团以近2亿美元,收购非洲最大铀矿之一纳米比亚铀矿的大量股份;中国黄金集团正为收购刚果一个铜矿场进行最后谈判;中国炼铝大厂宏桥集团洽谈併购非洲一处铝土矿,以确保原料供应。
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PetroChina)10年来更不惜砸下400亿美元以上,在全球收购石油资产。
然而,中国这个全球人口最多国家,正面临一个严酷的事实:国内未能生产足够的粮食作物和肉类。因此,当世界每多生产一英斗小麦或一磅牛肉,中国即需约一半的量来喂饱人民。
这促使中国企业扩大对海外收购相关农产品资源。彭博彙编资料显示,去年中国和香港上市企业斥资123亿美元,在海外收购和投资食品、饮料、农业,创10年来最大金额。据澳洲国民银行分析,接下来中企海外收购投资动向可能是牛肉、羊肉和穀物资产。
中国新掘起的海外资产併购战士为中粮集团,该集团掌控9成小麦进口,今年已完成2笔收购交易,花费约28亿美元、以2个月时间就买下荷兰农产品贸易商Nidera控股公司、香港商品交易公司来宝集团(Noble Group)旗下农业部门的控股权。
中粮拿下来宝农业,等于取得在阿根廷的穀物仓库、巴西的製糖厂,以及中国、乌克兰和南非的各种油籽精炼食用油厂,而收购Nidera则为其拿下在南美和中欧生产穀类的一个有力平台。
收购以色列最大食品商
一个多星期前,中国光明食品甫宣布已签订初步协议,收购以色列最大食品商Tnuva的56%股权;Tnuva产品包括乳製品、冷冻蔬菜、禽蛋製品、肉製品和糕点等,拥有该国食品类7大品牌。
本身拥有大白兔糖果等中国品牌的光明食品,今年一月完成收购澳洲的玛纳森食品(Manassen Foods),2012年收购英国知名早餐麦片生产商Weetabix的6成股权。此外,分析师指出,中国近年来频频爆发食品安全丑闻,消费者对进口食品需求增加,包括奶粉和肉类在内,这也刺激中国食品业的海外併购行动,期望将国外优良品牌纳入旗下。
中国肉品加工商双汇国际(现更名为万洲国际)去年斥资70亿美元(含债务),收购全球最大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Smithfield Foods),为品牌重塑形象、借外国品牌改头换面。双汇于2011年深陷违法添加「瘦肉精」克崙特罗丑闻,去年又遭逢中国民众因黄浦江漂浮著成千上万死猪新闻阴影,对国产猪肉充满卫生和安全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