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8172 29
2014-06-15
中国金融货币系统存在高危漏洞,系统性风险恐爆发在即.

        我国的金融银行系统,存在巨大的缺陷和漏洞,将导致我国金融银行系统发生系统性的风险大增。
        这个高危漏洞就是间接融资下的金融银行系统的信贷可以派生货币,这样使得人民币货币供应控制权并不受国家央行控制了. 央行印1份钱,而商业银行就可以在20%的准备金率下,派生出最多4份的钱,共计5份钱,释放到货币供应总量中。可见,派生货币的危害,远超央行乱印钞票.
        派生货币因为派生了国家主权信用货币,因此,这个要国家信用来兜底,由国家的金融银行系统来承担风险。而符合零和状态的金融机构的放贷等直接融资的方式,则是合同信用,由放贷的主体放贷机构或放贷个体来承担风险。


        我们的GDP增长,其实背后都是货币乘数作用下的派生货币所带来的,而派生货币背后,对应着庞大规模的债务。
        货币具有乘数效应,是一个存在着巨大金融漏洞的货币体系,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应该要禁止货币具有乘数效应.

        这里最重要的就是首先要明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区别,并认识到间接融资的巨大危害。
        在直接融资的社会里,货币是没有乘数效应的,即使有准备金率,也是没有乘数效应.
        而通过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的货币体系里,才有货币乘数效应,准备金率,是限制最大信贷规模的约束条件。


这是维基关于货币乘数的描述
http://en.wikipedia.org/wiki/Money_multiplier
货币乘数效应释放派生货币的趋势如下图.

        以下,举例,以说明货币乘数效应下派生货币的巨大危害。因为它将导致金融银行系统轻易发生系统性的挤兑风险.

        过去十数年消费信贷刺激生产信贷同步繁荣导致信贷泡沫,是货币乘数的正过程发挥着作用。
        未来庞大规模的债务危机之下需求减少,资金赢利水平降低,风险增大,必然会刺激大量资本撤离中国,那么货币乘数的逆向过程可就不是那么好处理的了,就相当于泼出去的水,并不是想收就能收得回的。
        下面的举例,能更好的解释清楚未来的危机从何处而来。
        假如美元资本带1000亿来中国投资,换成8000亿人民币以外汇占款的形式在中国货币市场流通。
  经过3年,中国这8000亿按货币乘数,放贷形成了4*8000=3.2万亿债务(同时也是3.2万亿的派生货币,与基础货币地位完全相同),形成了5*8000=4万亿M2提款权,央行的准备金库里正好收储备8000亿人民币的准备金(货币乘数理想的极限释放状态)。全社会就没有多余的流动性了。
  OK,我们假设这个美国人不赚1分钱,还是8000亿人民币按1:8的汇率流出,不带走中国人民的一分钱财富。
  那么这个4万亿M2提款权中,必然有8000亿是这个美国人的。
  假如他提款8000亿,所有的商业银行都会被挤兑,因此,只有央行动用准备金支付。把准备金库的8000亿全部支付给美国人后。央行准备金库空了。

  这个时候,银行里还有4万亿-8千万=3.2万亿存款等着提款,而银行贷出的3.2万亿信贷债务,因为全社会没有流动性,没有了消费能力,必然全部无法偿还去杠杆,全部会形成呆坏账。全部破产违约。
  于是,银行的3.2万亿存款无法支付,银行大面积破产。

    不能忽略了最后的结果,央行的外汇储备1000亿美圆也没有了,挤兑美圆的同时必然也挤兑人民币,国际热钱资本来中国即使不赢利,不掠夺中国的财富,一进一出,也可以导致相当的危机,更何况他们在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掠夺转移了大量的财富。
  这就是货币乘数逆过程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这个灾难性的后果,就是中国银行发生大面积破产事件,并无法避免,无以挽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6-15 22:00:18
有道理,学习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6 00:47:47
希望雷主对比一下美联储的美元发行量、美国几家主要银行的存款金额、资产金额,看看他们的“派生货币”。

如果有1000亿美元的投资肯定不会是就一个美国人来,肯定不会同时来,当然也不会同时走……
如果有1000亿美元的投资,换成人民币,再换成美元,无论是工行、农行、中行、建行都能随时给予兑付,查一下准备金余额就知道了……
如果有1000亿美元的投资,是热钱的话,不会等三年让你派生出5*8000=4万亿M2……

在中国目前管理体制下,不会发生存款无法支付!!!

货币不会派生出货币,是存款派生,来1000亿美元就是1000亿美元,换成人民币就是6200亿(现在就值这点),要汇回美国那1000亿美元还在……他不赚1分钱,我们还赚一点美国国债利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6 07:36:58
zhongan100 发表于 2014-6-16 00:47
希望雷主对比一下美联储的美元发行量、美国几家主要银行的存款金额、资产金额,看看他们的“派生货币”。
...
我只举例说明事物内在的客观逻辑,因此,拘泥与1000亿美圆是兑换8000人民币还是6200人民币,是拘泥1000亿美圆是一个人所有还是多个人所有,是典型的避重就轻的行为.

但是,反而是这1000亿美圆的资金,是不是在同一时候流出中国,这个问题,倒是需要重点考虑和跟踪的。
因此,未来美国要金融攻击中国,一定要刺激大规模的资金同时流出中国,这个杀伤力才够威力。
但同时不能伤及自己,所以,美国必须要先于攻击之前,华尔街资金将提前撤离中国市场,很显然,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一步,美国的高盛和美银不管什么原因早就撤离了中国.
而要刺激大规模的资金撤离中国,就只要引爆中国的债务危机,让银行破产,让资金的持有安全出现了风险,这个时候,别说1000亿美圆,即使上万亿美圆的资金同时撤离中国都有可能.这个时候,挤兑人民币的同时,也会挤兑美圆。

至于派生货币的思考,很显然,你并没有理解透彻我说的是什么意思,有必要再仔细体会一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6 07:49:02
zhongan100 发表于 2014-6-16 00:47
希望雷主对比一下美联储的美元发行量、美国几家主要银行的存款金额、资产金额,看看他们的“派生货币”。
...
我文章的核心,就是我们派生货币体系,存在巨大的金融漏洞。

我举个例子来说.

有储户A100万现金存银行,银行交了20%的准备金20万给了央行剩下的存款80万贷款给了借贷者B.
而借贷者B用80万形成了产生房地产,而真实的货币支付转移给了劳动服务提供者C,C将80万存了银行。

这个时候,银行有资产为20万的准备金在央行,劳动者C的80万的现金存款也在银行,同时还有80万给B的信贷债务,有180万资产。

而银行的负债为储户A的存款为100万,劳动者C的存款80万,负债为180万,对银行来说,资产负债平衡。

本来只有100万基础货币,却形成了180万的货币供应量,因为其中银行信贷80万,产生了80万派生货币,也就是你说的派生存款。

将来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假如储户A和劳动者C同时要求提取存款,此刻银行就被挤兑了。他的支付能力只有央行的20万准备金和80万现金共100万现金的支付能力。


于是我们放大这个规模。

当前我国有基础货币约32万亿,而银行的存款有超过100万亿规模,M2到120万亿规模。
也就是说,所有存款的30%要求提款,兑换美圆撤离中国,理论上,就可以让中国所有的银行破产。

我的担忧就在这里。

派生货币体系,是一个高危的金融漏洞,具有十分严重的破坏威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6 23:21:57
ljclx 发表于 2014-6-16 07:49
我文章的核心,就是我们派生货币体系,存在巨大的金融漏洞。

我举个例子来说.
      人民币的投放不是想投放多少就投放多少,也不是有多少外汇收入就投放多少人民币,而是根据实体经济的具体情况而定的,现在的情况是以货币数量控制为主、利率管制为辅的,外汇占款多了其他项目的投放则相应减少,外汇占款少了其他项目则相应多一点,目前人民币的投放基本与一年内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相比,比率是2:1,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比率(详见《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理论》一书),如再加上累年来积累的实物产品,货币与实物财富的对比不会比西方发达国家高。
      如果大家都要把银行存款取现,中国的银行可以做到全额兑付,为什么?印钞厂由人民银行管理,各家银行的负债栏里多了些人民银行再贷款。当然,这正如坛主所说的那样是个绝对的假设,好象自有银行以来,古今中外都没有出现过的情况。问题是全部存款拿出来之后又会怎样?买东西?本年生产的产品及历年积累的实物产品够大家买的,企业真的要感谢这些派生出来的货币。
      实是求地说, 金融风险确实客观存在,因为总有些人或企业还不出钱,只要我们做好风险防范,而不是去加大杠杆,放大风险,出现的损失完全可以用收益去消化。
      我以中国银行业监管者的名义保证: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在10年内绝对不会发生,10年后,我退休了,继任者也会继续奋斗,保护存款者利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