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6150 8
2008-04-23

         本来准备把这个帖子发到考博版面,但是我觉得怎样确定试题风格也算一种制度了。

         我至少在人大经济学院的两位老师(其中一位还是博导)的博客上看到他们抱怨人大的博士生源基础很差,“基础之差令我绝望”“大部分研究生根本没有学好中级微观和博弈论”。

        按照一般人的常识,如果你觉得考生应该具备哪些功底,你就应该考哪些内容。你觉得考生应该掌握博弈论,那你就在卷子上摆两个博弈论试题;如果你觉得考生应该懂计量,那你就在卷子上摆几个计量经济学的计算或证明。。。。。。

         CCER、上财、厦大王亚南经济研究院,这些机构的试题风格都是偏数理,虽说不能确保所招到的学生在学术上有潜力,但是至少可以保证学生对高微、高宏、计量有一定了解。

         不仅仅如此,经济类(含金融)的硕、博招生试题如果偏数理的话,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淘汰水平差的关系户。那些官员和商人是没有时间啃复杂的计量经济学的。

        至于什么经济学直觉啊,对我国国情的了解啊,完全可以通过复试来考察。

        而人大的试题却是几道文字性的论述题,说实话,人大出这种风格的试题,当然只能招来一些让你们觉得“绝望”的考生了。

        最近论坛考博版面有篇文章,声称考博无黑幕,考不上只能怪自己本事不济。事实上,我个人就是很固执地认为,考题风格不偏向数理,就是有那么点小小黑幕的意思,好方便“官博”与“商博”。

      一边是人大的老师在抱怨通过博士初试的人基础差,一边是试题总是那种老的内容与风格,大家怎么解释这项制度的存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4-23 16:51:00
[em01][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23 17:38:00

   上名校的一个好处是:知道名校并非真的那么牛! 读硕期间每个人都积累了一些资产,有些是免局部公共品的,有些是花了代价的,但不管怎样,一旦获得便对个人来说有价了,想想和老师建立的关系,认识的一些高年级的朋友,对学校和当地的了解等等,一旦换个学校或城市,这些资产的价值或多或少要发生贬值.可以说,这些资产是具有专用性的.它是跳校的一个成本.不仅跳校的成功实现会使这一贬值成为现实,就是跳校未成功也会带来其贬值.结果,它的一个作用是:不但抑制跳校的行动,还抑制表达这种想法.这种费用也起到了一定的分离作用:跳校的往往在实力上平均强些或者更愿意承受风险.

   但这并不能解释为何人大为何如此出题.出题不侧重数理和计量并不意味着题必然容易,科斯提出的问题没有用太高深的数理和计量作答,可是谁敢说他的题如"为何存在企业?"容易.即使题简单一些,我们也可以用更高的标准来筛选.真正的问题也许在于他降低了进入门槛,却没有用公正的标准来选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23 17:40:00
   不过,以上并不一定具有一般性.再确认楼主说的事实前,我的看法只是猜测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23 18:52:00

  " 但这并不能解释为何人大为何如此出题.出题不侧重数理和计量并不意味着题必然容易,科斯提出的问题没有用太高深的数理和计量作答,可是谁敢说他的题如"为何存在企业?"容易.即使题简单一些,我们也可以用更高的标准来筛选."

     对于科斯的思想的地位,无人怀疑,但是你拿这个来说事,毫无说服力。

    1、问题不光在于出题的难易,而在于区分度。出偏数理的试卷,比出纯文字论述试卷可能更有区分度。

    2、试卷风格偏数理,使得阅卷老师的标准更客观,不易受到自己个人的学术观点以及人情关系的左右。

    3、美国的博士资格考试试题就是计算和证明吧。可以去查查,科斯、威廉姆森、德姆塞茨等新制度经济学大家所在大学的博士资格考试题是啥风格,我猜测就是计算和证明题。

    4、人大的理论经济学硕士生的核心课是高微、高宏、高计吧,为什么博士招生试题却偏偏不去考硕士阶段的核心课?然后,导致两位老师都抱怨进入复试的学生基础极其不牢。

     5、不仅仅是人大,中国有好几所大学都是在硕士阶段上高微、高宏、高计,考博时突然又去考本科时的初中级微、宏观。怪哉!!

     博士招考,考硕士阶段的核心课难道不是天经地义吗?经济学声称“科学”,你见过还有那个被称为“科学”的专业,考博偏偏不去考硕士阶段的核心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28 10:12:00
当年,人们问茅于拭先生,天则既然都是制度经济学家,为何自己的制度搞得不咋样?茅老回答说:因为研究制度的人未必是制订制度的人,何况还有一些制度超出了本单位的范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