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大神,小弟因为毕业论文的缘故刚刚开始学习因子分析,开了些教材和论文之后有个疑问,希望有高手能够给予帮助。
我研究的是XX的顾客感知价值,因为这个领域没人做过,我首先是把别人论文中对这个概念的认识整理成题项,通过几十个题项做efa,归纳出预想的5个维度,我研究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要得出这5个维度,就是要得出XX的感知价值具体包含哪些价值。我初步想的研究方法是,研究1、初试量表——项目分析(t检验)——efa——项目总体相关分析——信度分析——正式问卷 研究2、——模型假设(一阶5维相关模型或者2阶单维模型)——模型验证
现在问题来了,efa的真正意义。efa的目的教材上都说的是测量量表的结构效度,剔除不合适的题项,使正式问卷更稳定,但是多数硕士论文层面的研究基本上都是拿efa来归纳维度(公因子)的,并且一次分子分析就完了,效度只提一下kmo,前测到正式量表的修正也就一笔带过,我都纳闷那些前测问项大几十项,样本不到100份的前测怎么做的(这不是在忽悠嘛),我的疑问就是efa到底是用来测试量表(工具)的效度的,还是来探索客观世界事务本身的性质的(潜在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