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的职责就在于找出决定一国金融结构、金融工具存量和金融交易流量的主要经济因素,并阐明这些因素怎样通过相互作用,从而形成金融发展。
一国现存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之和就构成该国的金融结构,包括各种现存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经营特征和经营方式,金融中介机构中各种分支机构集中程度等,最重要的是金融工具的规模以及金融机构的资金与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关系。
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为金融结构改善了经济的运行,为资本转移提供了便利。
金融发展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
衡量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的指标:金融相关率(FIR)。
金融相关率(FIR)是指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与国民财富之比,亦即实物资产总额加对外净资产之比。它包含7个呈正向关系因子:货币化率、非金融相关率、资本形成比率、外部融资比率、金融机构、新发行比率、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和乘数,与实际收入增长率、物价上涨率以及平均资本——产出比率呈反向关系。
从统计数据中可得出:⑴FIR有提高均势;⑵FIR的提高是有一定限度的,在达某一阶段后,该比率就有趋于稳定;⑶经济欠发达国家的FIR比发达国家要低得多;⑷FIR与通货膨胀呈反比,通货膨胀率越高,FIR值越低,反之则反是;⑸不同的FIR值与不同层次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正相关关系。
金融结构的衡量,即
1、金融资产总值与国民财富比率。
2、主要类型的金融工具在金融工具总额中所占的份额。
3、不同经济部门在某一金融工具总额中所占的份额。
4、金融中介机构在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中所占的份额。
5、金融机构在金融工具总额中占有的份额。所有金融机构在全部金融资产中的份额。
6、按金融工具类型划分金融资产 和 按部门划分金融资产 组成金融相关矩阵。
7、金融资产和有形资产的存量关系 在流量上也有相应的关系。
8、不同部门及子部门在全部资金来源中所占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