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圈高校就业排行榜
北大第一 复旦第二
2014-06-20 金融人才圈 http://www.aiweibang.com/m/detail/743495.html
本文是“金融人才圈”的厚积薄发之作。又是一年高考季,究竟谁是金融圈的“黄埔军校”,“金融人才圈”研究院特联合众多HR与业内大佬,采用大数据挖掘的方式,对数十万的样本进行严密分析,在最详实的数据基础上,得出金融圈高校就业排行榜。
本文评价对象含742所国内普通本科院校及143所海外高校,共885所高校。所有数据出自金才超级数据库。
金融圈高校就业排行榜
序号
| 学校
| 综合指数
| 从业人数占比
| 一、投资就业指数(占40分)
| 高管人数占比
| 二、校友实力指数(占30分)
| 地区
| 三、地域影响指数(占10分)
| 专业评级
| 四、学术实力指数(占20分)
|
1
| 北京大学
| 99.4
| 5.19%
| 39.4
| 13.85%
| 30.0
| 北京
| 10.0
| A++
| 20.0
|
2
| 复旦大学
| 96.1
| 5.18%
| 39.3
| 12.36%
| 26.8
| 上海
| 10.0
| A++
| 20.0
|
3
| 上海财经大学
| 87.5
| 5.09%
| 38.7
| 8.68%
| 18.8
| 上海
| 10.0
| A++
| 20.0
|
4
| 中国人民大学
| 84.6
| 5.27%
| 40.0
| 6.75%
| 14.6
| 北京
| 10.0
| A++
| 20.0
|
5
| 清华大学
| 80.1
| 3.33%
| 25.3
| 12.36%
| 26.8
| 北京
| 10.0
| A+
| 18.0
|
6
| 武汉大学
| 71.0
| 4.32%
| 32.8
| 4.73%
| 10.3
| 武汉
| 8.0
| A++
| 20.0
|
7
| 南开大学
| 69.3
| 3.64%
| 27.7
| 6.31%
| 13.7
| 天津
| 8.0
| A++
| 20.0
|
8
| 上海交通大学
| 68.9
| 3.43%
| 26.1
| 6.84%
| 14.8
| 上海
| 10.0
| A+
| 18.0
|
9
| 厦门大学
| 65.5
| 3.64%
| 27.7
| 5.00%
| 10.8
| 厦门
| 7.0
| A++
| 20.0
|
10
| 浙江大学
| 63.7
| 3.85%
| 29.2
| 2.98%
| 6.5
| 杭州
| 8.0
| A++
| 20.0
|
11
| 中南财经政法
| 62.3
| 3.87%
| 29.4
| 2.28%
| 4.9
| 武汉
| 8.0
| A++
| 20.0
|
12
| 西南财经大学
| 60.1
| 3.59%
| 27.2
| 2.72%
| 5.9
| 成都
| 7.0
| A++
| 20.0
|
13
| 南京大学
| 59.9
| 2.67%
| 20.3
| 5.35%
| 11.6
| 南京
| 8.0
| A++
| 20.0
|
14
| 中山大学
| 55.6
| 3.20%
| 24.3
| 2.45%
| 5.3
| 广州
| 8.0
| A+
| 18.0
|
15
| 中央财经大学
| 54.8
| 2.41%
| 18.3
| 2.98%
| 6.5
| 北京
| 10.0
| A++
| 20.0
|
16
| 吉林大学
| 51.7
| 3.13%
| 23.8
| 1.84%
| 4.0
| 长春
| 6.0
| A+
| 18.0
|
17
| 华中科技大学
| 49.7
| 2.52%
| 19.1
| 2.10%
| 4.6
| 武汉
| 8.0
| A+
| 18.0
|
18
| 东北财经大学
| 47.9
| 2.79%
| 21.2
| 1.23%
| 2.7
| 大连
| 6.0
| A+
| 18.0
|
19
| 西安交通大学
| 47.4
| 2.18%
| 16.5
| 2.72%
| 5.9
| 西安
| 7.0
| A+
| 18.0
|
20
| 对外经贸大学
| 46.5
| 1.99%
| 15.1
| 1.58%
| 3.4
| 北京
| 10.0
| A+
| 18.0
|
21
| 湖南大学
| 46.1
| 2.38%
| 18.1
| 1.40%
| 3.0
| 长沙
| 7.0
| A+
| 18.0
|
22
| 华东师范大学
| 44.0
| 1.57%
| 11.9
| 2.80%
| 6.1
| 上海
| 10.0
| A
| 16.0
|
23
| 四川大学
| 43.8
| 2.16%
| 16.4
| 1.14%
| 2.5
| 成都
| 7.0
| A+
| 18.0
|
24
| 同济大学
| 42.7
| 1.64%
| 12.5
| 2.89%
| 6.3
| 上海
| 10.0
| B+
| 14.0
|
25
| 山东大学
| 41.7
| 1.98%
| 15.0
| 0.79%
| 1.7
| 济南
| 7.0
| A+
| 18.0
|
26
| 上海大学
| 41.6
| 1.83%
| 13.9
| 0.79%
| 1.7
| 上海
| 10.0
| A
| 16.0
|
27
| 五道口
| 40.3
| 0.45%
| 3.4
| 3.16%
| 6.8
| 北京
| 10.0
| A++
| 20.0
|
28
| 北京师范大学
| 39.2
| 1.24%
| 9.4
| 0.79%
| 1.7
| 北京
| 10.0
| A+
| 18.0
|
29
| 暨南大学
| 39.0
| 1.43%
| 10.9
| 0.96%
| 2.1
| 广州
| 8.0
| A+
| 18.0
|
30
| 郑州大学
| 38.4
| 2.24%
| 17.0
| 0.18%
| 0.4
| 郑州
| 7.0
| B+
| 14.0
|
31
| 首都经贸大学
| 34.6
| 1.06%
| 8.1
| 0.26%
| 0.6
| 北京
| 10.0
| A
| 16.0
|
32
| 天津财经大学
| 33.1
| 1.15%
| 8.8
| 0.18%
| 0.4
| 天津
| 8.0
| A
| 16.0
|
33
| 浙江财经大学
| 32.1
| 1.07%
| 8.1
| 0.00%
| 0.0
| 杭州
| 8.0
| A
| 16.0
|
34
| 北京交通大学
| 32.1
| 0.73%
| 5.5
| 0.26%
| 0.6
| 北京
| 10.0
| A
| 16.0
|
35
| 辽宁大学
| 31.7
| 1.27%
| 9.7
| 0.00%
| 0.0
| 沈阳
| 6.0
| A
| 16.0
|
36
| 西北大学
| 31.2
| 0.74%
| 5.6
| 0.26%
| 0.6
| 西安
| 7.0
| A+
| 18.0
|
37
| 中国政法大学
| 30.8
| 0.90%
| 6.8
| 0.00%
| 0.0
| 北京
| 10.0
| B+
| 14.0
|
38
| 河南大学
| 30.7
| 0.99%
| 7.5
| 0.09%
| 0.2
| 郑州
| 7.0
| A
| 16.0
|
39
| 福州大学
| 30.1
| 1.30%
| 9.9
| 0.09%
| 0.2
| 福州
| 6.0
| B+
| 14.0
|
40
| 兰州大学
| 29.1
| 0.80%
| 6.1
| 0.44%
| 0.9
| 兰州
| 6.0
| A
| 16.0
|
41
| 东北师范大学
| 27.1
| 0.65%
| 4.9
| 0.09%
| 0.2
| 长春
| 6.0
| A
| 16.0
|
42
| 西南大学
| 26.6
| 0.74%
| 5.6
| 0.00%
| 0.0
| 重庆
| 7.0
|
|
|
数据来源:“金融人才圈”数据库
一、投资就业指数
首先,我们来看看金融界最高端的证券投资从业人员的校源结构。依托金融人才圈数据库,共获取了10万多名本科以上学历从业者的基础数据,按人数从高到低降序排列。结果显示,人大、北大、复旦、上财、武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浙大、南开、厦大、西南财大分居前十名,分别约有5600、5500、5450、5400、4500、4100、4050、3850、3850、3800名毕业生混迹投资界,谓之“十大高产院校”。
如果你认为学校规模有大小,只看绝对数不科学,那就来看看成材率指标。把在校生人数作为分母,把证券投资从业人数作为分子,用比值考察“生产效率”。上财、中央财经大学、人大、复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开、西财、北大、东北财大、清华分居前十。其中,上财的证券投资从业人数相当于其在校生人数的43.1%,有点“恐怖”,可谓“硕果累累”。
以上十大高校中的人大、上财、中南财经政法、西南财大皆属于财经类院校,经济专业分类很细,招生数多,在圈内积累了超多人脉资源。而相对偏科的理工类大学如清华、上交上,走袖珍路线的五道口,都无缘前十。这一数据是不是与你的直观感受相近?环顾左右,你是否发现少不了这十大高校学子的身影。
二、校友实力指数
人多未定势众。证券投资行业是个自由竞争的人才市场,判断最后谁能胜出,还得靠高端职位的校源结构说话。由于基金经理职位既属高管职位,信息披露又最为充分,故选其作为研究切入点。从金融人才圈数据库中,我们获取了1141名基金经理的基础数据,仍按人数多寡降序排列。
从结果看,前十名依次为北大、复旦、清华、上财、上海交大、人大、南开、南京大学、厦大、武大,基金经理人数分别达到158、141、141、99、78、77、72、61、57、54名。
广种未必博收。以上两个排名差异很大,可见财经类名校只能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入行之后的发展空间主要取决于综合素质。从学习能力、知识结构、拼搏能力和创新意识看,综合类院校的毕业生显然更具优势。
专业重要不重要?当然重要啦,但如果你是名校的,HR们也会放宽专业要求。以清华系为例,其141名基金经理中,约40%都没有任何经济类专业背景,很多来自于材料学、生物工程、数学、化学等理工科专业,自学能力、领悟能力超强!
最适合的学历是什么?在1141名基金经理中,博士、硕士、本科学历者各有122、958和61人,分别占10.7%、84.0%和5.3%。本科生想当基金经理似乎难了点,恐难过简历关和面试关。除非你是北大、清华、复旦等顶尖高校的本科生。博士看起来有点浪费,最好边干边考,或者来个硕博连读,压缩“生产周期”。硕士学历最popular。当然,“最合算”的是国外一年制的硕士学历。
留学归来究竟是海龟还是海带?从数据看,还是存在相当竞争力的。143家海外高校一共出了189名基金经理。其中,来自美国、英国、香港、台湾、加拿大、澳大利亚的高校分居前六,分别贡献了60、60、17、10、10、7名基金经理,但比较分散,分别出自48、45、5、4、6、7家当地高校。
最牛逼的海外高校?你觉得是哈佛、耶鲁、牛津、剑桥吗?都不是!其中,基金高管人数最多的四家高校依次为,香港大学9人、哥伦比亚大学9人、台湾大学6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5人。有点“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感觉,港台高校占据一定优势,美国名牌高校毕业生也受到较多HR的追捧。
三、地域影响指数
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生为啥在华尔街那么牛?哥大商学院坐落于世界金融中心纽约,与金融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专业设置、学生实习、模型合作等方面都有独特优势。如果你是家长,帮孩子填报志愿的时候,可能还得判断一下学校所在地与主要金融中心的直线距离,这点很重要,是个“先天优势”。
国内素有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的划分,依据的是政治、经济、城市规模和区域辐射力四方面综合实力。但这一划分与金融圈名校排名关联不大,不能直接用。经过讨论,可把金融业增加值作为依据对城市进行排名,这个思路似乎比较靠谱。按这一指标,上海、北京、深圳三个城市的金融业GDP遥遥领先,广州、杭州、重庆、天津四个城市相差不多。
具体四级分类结果如下:金融界一线城市:上海、北京、深圳。2013年,三地金融业GDP分别为2823.29亿元、2822.1亿元、2008.16亿元。金融界二线城市:广州、杭州、重庆、天津。金融界三线城市:其他城市中的中东部省会城市、特区城市。金融界四线城市:其他城市。
海外城市怎么处理呢?香港、台北、纽约、伦敦、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等列入一线城市。其他城市根据经济发达程度和知名度,分别归入二、三、四线。
四、学术实力指数
考虑到已有许多现成排名,我们奉行“拿来主义”,从武书连的2014年高校经济学实力排名中提取相关数据。按武的排名,共有10所大学获得经济学A++级别,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获前三名,第4名至第10名依次是: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
也许您还想了解的更详细一些,那么可以看看教育部的金融学重点学科名单。金融学本身是二级学科,属于一级学科经济学,就好比中国古代史属于历史学一样,所以金融学只有二级国家重点学科。第一批是人大、复旦、厦大、中央财经、西南财经、南开六所。第二批是2008年8月份才批的,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暨南大学、辽宁大学这四所。
其中,人民大学金融学的整体实力最强,从早年的黄达到现在的周升业都是金融学的有名人物。各个分科目实力平均,不论是货币银行,证券投资还是国际金融都有很高水准。五道口(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是人民银行的嫡系,这一点优势无与伦比,且教学注重实务,现实感很强。
谁是投资界第一名校呢?前述四个单向指标的权重分别为40、30、10和20分。我们采用高考标准分的原理,对从业人数、校友实力两个单项,最高者得满分,其余按比例拿相应分数。对于地域影响和学术实力两个单项,分档次拿对应分数。前十名揭晓了!依次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和浙江大学。
搜索微信公众号"jobnow"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