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离-份额分析法是以一定时期内全国各产业生产总值的增长比例为基准,分别计算各区域按照全国平均增长率可能形成的假定份额,进而将这一份额与各区域的实际增长额进行比较,分析区域各产业总产值增长相对于人国平均水平的偏离情况。它分成结构偏离分量与竞争力偏离分量两种,结构偏离分量也称为同比例增长偏离量,假定区域所有各部门与全国相同的部门均按相同的比例增长,这时如果区域应该达到的发展速度与全国实际达到的发展速度偏离,那就是由产业结构差异造成的。这时,倘若在区域产业结构中,发展缓慢的衰退部门所占比重过高,则区域总的发展速度也应落后于全国水平。因此,结构偏离分量如果为正值,则说明区域产业结构优于全国产业结构,表示区域产业结构素质较好;如果为负值,则说明区域产业结构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素质较差,导致经济增长放慢。竞争力偏离分量或称差异偏离分量,假定区域所有各部门与全国相同部门均按相同的比例增长,这时,如果区域应该达到的增长量与区域实际达到的增长量相偏离,那就是由竞争力差异造成的。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即使是最优的,新兴部门在其中占到很大比重,但如果存在着经营管理不善、政策不合理以及地方劳动队伍技术素质下降等情况,其发展速度仍然会低于全国。这种偏离则主要是竞争力削弱造成的。值得一提的是,某个产业结构较差的区域,如果努力加强其主导产业竞争力,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发展成绩。
区域经济增长总量=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份额分量是在计划期间,特定区域如果与标准区域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例增长,到计划期末应增加的量。结构偏离分量是指各区域的经济部门在假定按标准区相同部门的相同比例增长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产量,与相应的经济按标准区经济整体相同比例增长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总量之差。竞争力偏离分量指区域计划期末实际达到的经济量,与该区域经济在假定按标准区相应经济的相同比例增长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总量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