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是否制造了货币超发
在10月23日看到腾讯财经新闻出了一期关于《央行是否制造了:货币超发》的图片新闻。看了后想了很多,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想站出来说句实话,可这么大的议题又不是我等小屁民能够妄言的。没办法,我们就先搬出央行、国家统计局等国家机构的统计数据来看看再说吧!
第一组数据我们先看看央行公布的自1999年到今年九月份的货币数据吧。
项目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9
M2总量11.76 13.25 15.29 18.32 21.92 25.08 29.88 34.56 40.34 47.52 61.02 72.59 85.16 94.37
存款量10.88 12.38 14.36 18.34 22.04 25.32 2.59
M2增量1.49 2.04 3.03 3.6 3.16 4.8 4.68 5.78 7.18 13.5 11.57 12.57 9.21
信贷总量 9.37 9.94 11.23 13.99 16.98 18.86 20.68 23.83 27.78 32 42.56 50.92 58.19 65.46
信贷增量 0.57 1.29 2.76 2.99 1.88 1.82 3.15 3.95 4.22 10.56 8.36 7.27 7.27
固定投资 2.99 3.29 3.72 4.35 5.56 7.05 8.88 11.00 13.73 17.28 22.46 27.81 31.10 25.69
GDP 8.97 9.92 10.97 12.03 13.58 15.99 18.49 21.63 26.58 31.40 34.09 40.12 47.16 35.35
固投比例33.33% 33.17% 33.91% 36.16% 40.94% 44.09% 48.03% 50.86% 51.66% 55.03% 65.88% 69.32% 65.95% 72.67%
外汇储备 0.15 0.17 0.21 0.29 0.40 0.61 0.82 1.07 1.53 1.95 2.40 2.85 3.18 3.29
通胀率 -1.40% 0.40% 0.70% -0.80% 1.20% 3.90% 1.80% 1.50% 4.80% 5.90% -0.70% 3.30% 5.40% 2.80%
货币供应量分析
从1999年的不足12万亿元到目前的94.37万亿元,货币供应量足足增加了8倍!有一点我们应该很清楚:货币本身是不具备价值的,真正有价值的财富是物资,或称产品。那么货币的供应量应该是随着物资或产品供应量(或称交易量)的增加而增加,这样才能保证货币与物资的价格的稳定性。自然,货币增量如果不足,货物交换自然会存在通缩的现象。那么如果货币增量过大呢?通胀自然就会如影随形!而货币供应量增加了8倍意味着什么呢?如果社会物质生产或用于交易的物质增速低于这个增速,自然就形成了通胀。所以货币和实物财富本身又是相对立的,成反比的。既然物价上涨,货币就贬值了,先后持有等量的货币的价值就降低了,借用宋鸿兵先生的一句话:“通胀本身就是在抢劫民众的货币价值,而且是合法的抢劫。”但普通百姓只知道钱多了,钱多了肯定就更好了,却不知道多出来的钱是来掠夺他们手上现有货币的购买力的!让他们手中原有的钱能购买到的物资财富缩水的。所以任何形式的货币宽松都是对普通民众的合法掠夺!
这些年来,我们的物价到底怎么样呢?我想我们普通的百姓可是:哑巴吃汤圆---心里有数的了。虽然官方不断公布我们的通胀率控制在多少范围内,但我们的切身感受到底怎么样呢?我们以所有人都要吃的大米的价格来举个例子吧:在1999年的时候我们购买大米最低价在0.8元/斤左右可以买到,而农村则仅仅是六七毛一斤,而在06年底到07年初我们最便宜的大米还可以在1.2元/斤左右可以买到,但现在呢?最便宜的大米2.4元还可以买到吧。这些都是我们每日必不可少的。这个价格里面有多少是因为货币的因素而提升起来的呢?
我国截止9月份货币总量是94.37万亿元,各类存款总量是92.59万亿元,也就是真正流通中的纸币(未在银行)为1.78万亿元;而1999年底货币总量是11.76万亿元,各类存款总量为10.88万亿元,流通中的纸币(未在银行)则为0.88万亿元。按照市场纸币与货币总量的比值1999年为13.36倍,2012年9月为53倍。同样,99年到现在流通中的纸币总量刚好翻了一番,而货币供应量则增加了8倍!这又说明什么问题呢?流通中的纸币虽然翻了一番,但我们如果剔除通胀因素,实际我们国内经济市场中所需要的纸币或货币并没有增加多少,甚至可能都有缩小,而流通中的纸币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量比例本身是呈正比的。当然我们也需要考虑这些年来我们因为货币支付方式的多样化,让流通中的纸币需求有所减少。
用这个数字一比较大家就能看清我们目前货币到底是不是超量了,而且从上面的《1999年至2012年货币总量与信贷总量增长趋势图》也可看得出来因为货币和信贷的增加趋势不是按照等量比例来的,而是一直都在以加速度的模式“跑步钱进”的,更甚的是自2008年以来这个加速的幅度突然增加了,于是各种经济问题也出现了:民间借贷的出现了高利贷,民间借贷也出现了危机。
数据太多,太繁杂,也不够直观。那么我们看看图表吧,我们看看这些数据的趋势图:
1999年至2012年货币总量与信贷总量增长趋势图
想必这样来看就够直观了吧。如果还觉得不太明白我们再看看下图:
2000年至2012年货币增量与信贷增量图
2000年至2012年货币增量与信贷增量图
这样看应该就够直观了吧。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货币和信贷的增幅加速是在2007年开始的。
外汇占款论点
新闻同时提出了央行基础货币投放方式主要有三种:财政赤字、央行再贷款和外汇占款。同时分三个阶段来分解:1980年前是央行通过发行货币来解决财政赤字问题;1984年后通过央行再贷款投放基础货币;2000年后外汇占款巨额增长导致基础货币被动增加。而截止2012年9月份外汇占款总额近26万亿元。
在这里我们再看看前面的数据再来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吧。我们从1999年到2006年底,外汇储备为1.07万亿美元,而自2007年至今外汇储备增加额度为2.24万亿美元,我们以1:7的汇率换算出外汇占款发行的货币总量为15.68万亿元,但我们实际货币供应量是从34.56万亿元增加到94.37万亿元!抛开外汇占款,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额是44.13万亿元!接近外汇占款额度的三倍!是目前货币供应量总额的47%!是2007年货币供应总量的1.28倍!超过2010年GDP总量!
试问:这算不算货币宽松政策?这算不算央行制造了货币超量发行?到底谁在掠夺我们百姓手中的财富?到底外汇占款占了货币超发的多大因素?
货币总量和信贷总量的增加都在在2007年开始突然加速的,而2007年正是全球经济危机的第一年,而在中国国内则是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第一年,也是我国即将举办第一届奥运会的前一年;当2010年国家开始放缓货币增加规模和信贷规模的时候,2011年的危机再次降临;这起码可以说明国家对经济的刺激政策是不可持续的;
民间资本问题
我们再放下央行到底有没有超量发行货币这个问题,至少他们承认因外汇占款而发行的货币总量已经接近26万亿元了。换句话说,这些货币发行了就到了我们普通百姓手中,国内经济市场上因此多出了26万亿元的货币用于物质交换,但这些货币是因我们出口得到的,出口的同时,我们国内经济市场又减少了价值26万亿元的物质财富,这样一来,我们整个国内经济市场中所供应的货币有52万亿元是没有实物价值作为替代的。用我的话讲:这就是所谓的“孤魂野鬼”式的野蛮资本的来源。而这些货币需要找到实物价值作为替代,就必须让国内经济市场中的物品价格进行相应的上浮,于是物价上涨了,于是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通胀。当然,物资价格上涨,经济总量自然就提升起来了,因为我们的经济总量是用货币额度来衡量的。所以我们每年的GDP大幅的增长有很大一部分基数是从这里来的。也就是说:如果抛开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加,我们的GDP也好,其他经济数据也好,增量在哪里?增长点在哪里?当然,用这种大幅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方法来掩盖整个社会经济的颓势和下滑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可这个代价太大了!物价上涨多少?到处物价虚高,到处在炒作。
大量的货币供应自然会逐渐转移到民间,这样一来我国民间就有了大量的货币资本,这些资本因为没有物质作为替代价值存在民间。仅仅从2011年国家政策性对房价进行的打压,对市场炒作行为的压制后,整个年度活期存款不止没有增长反而减少了5800亿元,而长期存款则增加了11万亿元!何况这11万亿可不是民间资本的全部,而仅仅是部分因为政策打压,对市场炒作信心不足而回流的部分。民间还有更多的资本仍然在民间不断的流转炒作。可见民间资本之庞大,远非我们能控制的。要真想让通胀压力减小,只有让物价不断的上涨,涨到现有市场中流转或参与交易的物资与货币供应量对等时,通胀压力才会逐渐减弱。也就是货币供应量增加了8倍,物价也得上涨接近8倍后才可能逐渐消除通胀压力!但我们的货币供应量还在不断加大啊,现在各个地方政府的投资项目要启动,必须增加信贷和货币供应量,何况以现在每月2万亿元的货币供应增幅还远远不够地方项目的需求。
而这民间资本为何会去炒作呢?也就是简单的:因为这些货币找不到替代价值的物资,同时物价并没有按照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比例而上涨,而变成了“孤魂野鬼”式的野蛮资本,而这些“孤魂野鬼”式的野蛮资本会给很多行业或产业带来很大的通胀压力,但我们应该有个认识:这种资本所带来的通胀不是单次就完事了,而是会循环出现的,就是经济学里面的“螺旋式”的通货膨胀!我国对这类资本仅仅使用了政策性打压,逼这些资本进入了固定存款项内,根本没有从市场的方法给这些资本找到疏通的渠道,引导它们合适的走向,这些资本因为仅仅是进入了暂休期,它们就像游击队一样,敌进我退,敌退我扰,一定会卷土重来。如果这些资本数量不太多,它们就只能推高一些市场容量小的商品价格,但如果它们数量庞大,它们所产生的破坏力将会是极为强大的。但这些资本本来就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无组织,无纪律”。所以我们“螺旋式通胀”通胀的市场范围是较狭窄的,而且每个市场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它们会不断的被炒作,价格也就出现猛涨猛跌的现象。
所以,像房产真能降下来吗?依照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向,我们只能预测房价一定能降下来,但不是现有的单价下跌,而是因货币供应量的不断大幅增加,使得货币真实价值大幅降低,同时政府以行政手段防止房价上涨,这样一来,房价就是明着没降,实际却大幅跌价了!因为价格没涨,以后能换到的货币总量就没有增加,以后货币的价值降低了,不也就等于是房价降低了!当然这里也不止是房价,凡是将来不能增加货币价值的所有财富都一样会贬值。
最后
我们对以大量增加货币供应和增加信贷来获得小幅经济增长的经济管理模式做出了分析,也提出了这种方法不仅是对百姓的不负责任,因为大幅的货币宽松政策本身就是对百姓的掠夺;同时也是不可持续的方法,它会带来高通胀、高赤字、高债务等一系列的问题。这种方法本身仅仅是“拔苗助长”的管理方式,长期执行只会给整个经济体系埋下更大的地雷,或埋下更大的祸根,而这些问题只会让全国经济滑向更深的深渊,而将来的经济问题和困难将会更加可怕!
以政策性经济方法来管理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何况是“凯恩斯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需要的仅仅是一些整个市场规模和宏观数据的提供,来作为对经济体系的政策性引导,再深入一点可以给一些经济体做一些战略调整。
1、 固定资产投入占当年GDP的比例从1999年的33.33%到现在的72.67%;
2、 同时GDP和信贷总额的比例也从2008年的98.13%到现在的54%;
3、 GDP占货币供应量的比例从1999年的76.28%一路下滑到现在的37.46%
4、 货币供应量从1999年到目前增加了8倍,信贷总额也增加了7倍,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了10倍,但 GDP增加了不到6倍;
我们普通百姓都知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整个国民经济不能依靠单独的一个面去支撑整个经济。但我们现在这样依赖以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式不断的大幅增加货币供应量和信贷,仅仅是短期或小范围的经济刺激才能产生很好的效果,一旦国民经济整体都依赖这样的经济模式,这样下去,当整个国民经济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出现的负面影响将会是更大范围的,所以下次国内的经济危机一定会超过历史的最大影响!
而不是用高压的政策来控制经济发展方向,高压的政策也会有大量的漏洞,而且政策仅仅是让一些经济问题短时间得到了缓解,而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经济问题的产生土壤,将来再次爆发的问题只会更大。这些大量投资和赤字自然会引发整个经济市场的短期活跃甚至疯狂,整个经济系统,就会逐渐养成这样的习惯和惯性,试问:第一我们政府对这样的经济刺激的持续性能坚持多久,而且还得不断加大供应;第二如果国家承受不了压力的整个市场就突然断奶了呢?整个经济体系又该走向何方?而且用高压的政策来压制经济需要政府付出更多的投资,这就得有货币宽松政策和政府赤字,完全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作法。
所以坚持以经济体系本身的自我完善功能,加大整个经济体系的非政策性引导,对企业的战略引导才是真正能将整个经济体系自我完善和自我治愈功能加强的根本办法。所以“凯恩斯主义”在中国应该彻底结束,换以更加适合中国特色的经济政策,和以市场的方法引导经济的回归到理性和健康的发展轨道上来。
虽然,用这种大幅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方法来掩盖整个社会经济的颓势和下滑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可这个代价太大了!将整个国民经济交给依靠投资、信贷和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把持,如果出现问题,代价将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