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上人大经济论坛,看到众多网友吐槽CFA,内心深有感触,我也来说一下我自己眼中的CFA证书。给有想法跳入这个大坑的同学一点参考。
本人资料:女生,京外211院校研究生,CFA二级通过,FRM二级通过,2015年研究生毕业,2014年下半年将步入就业大军。
有一个网友说:CFA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这话说得太好了,的确,金融行业是一个最讲究出身的行业,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博士生学历,是211还是985,是清北复交还是其他重点院校,无不决定着金融行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
我男朋友,北京大学研究生。因为我的研究生导师比较放纵我,我研二就来到北京实习,顺便解决异地恋问题。刚来北京,还信心满满,但后来才发现,京外学生想要在北京找实习,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无论你有CFA,CPA,还是FRM,都不可能替代清北人央在北京企业心目中的地位。在北京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接触了比较多的北大研究生,其实他们的CFA二级通过率并不高,可能10个人里面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能通过。可能你要问,这是为啥?很简单,各大投行券商总行的实习经历无不丰富着他们的生活,当然也挤压着他们的时间。当其他一些经济节奏稍慢城市的研究生还在享受闲暇得校园时光时,他们已经在金融行业的顶级机构摸爬滚打了一年甚至两年。其实我觉得,顶级名校的学生和其他学校学生的差距并不在于学术能力,而在于他们的交际圈。当你周围的人都很优秀的时候,别人理所应当把你想象得也很优秀。当你周围的人都不那么优秀的时候,别人的第一印象,你也没那么优秀。
金融行业讲究出身,是有它的道理的,在金融行业,一共就两种人,一种是拉项目的,也就是能够给企业带来业绩增长的,还有一种就是整理材料的,别人拉来了项目,负责把项目做好的 。不用说你也知道,拉项目的永远比整理材料得赚得多。拉项目是要有人脉的,啥叫人脉?有人说,关系户是一种人脉。确实,但在没有关系户的情况下,学校,同学是你最强有力的人脉。过了CFA,CPA,FRM等证书,也只能够从侧面证明你整理材料的能力比较强,整理材料也分三六九等呢。所以,在心态放平的基础上,证书还是有一定用的。
2014年,我去一个国内的CFA培训机构做兼职,给银行的职员做FRM培训。这里我可以清楚地说,国内的某些银行每年都会选拔人才去参加CFA考试和FRM考试,银行的金融市场部还是比较看重CFA证书的。当然想去金融市场部,没有高学历,也还是不行的。我问过银行的学员,在银行CFA证书和FRM证书有用吗?得到了的答案是,大部分人觉得既然选拔上了,那就要过来考一考,其实他们也不清楚真正的作用。不过本人觉得,既然银行每年都要选拔人才去参加考试,那么多多少少还是有一定说服力的。所以,也不要完全认为自己的钱是白砸了。
在看帖的过程中,我看到一句话:现在回过头想想,要是CFA认可度真的这么高,为什么那么多过了三级的人不进金融机构,而是去辅导机构当讲师?!这是一个网友写的,其实现在已经有教育机构想签我了,呵呵。如果你要问,教育机构到底好不好?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不适合应届生就业。学过CFA的同学都知道,任何东西都可以以未来的现金流来进行估值,职业也不例外,现金流自然就是工资了,如果工资比较高,行业的存续期也比较长,那么这样的岗位自然很好。试想一下教育机构,真正火起来也没两年,以后的存续期到底怎么样,能不能保持较高的增长,这还不一定呢。而且一旦进入教育机构,就和现实的实务金融分道扬镳,在教育机构混的几年工作经验,拿出来想进券商门都没有,就等于之前的工作经验是空白的。如果你已经是40岁的人了,进教育机构当个讲师,的确是相当不错的选择,但对于20多岁的小年轻,路还太长了。
如果你跟我说你想要考CFA,或者FRM。我还是会支持的,因为付出就会有回报,要相信天道酬勤,如果人都没啥追求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况且其实考CFA还是很能锻炼人的思维,它会教会你很多思考问题的方法。但请记住,签完别把它当做一个万能的钥匙,以为有了这把钥匙,啥门都能对你敞开。心态放平就好,^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