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203 14
2014-06-27
                            作者: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刘宪法
  
  现在报纸、网站上有很多有关宏观经济分析的文章和报告,国家统计部门、人民银行和有关部委也定期或不定期地公布一些宏观统计数据。但我们可以发现对不同的数据、对不同的宏观经济现象,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解释。我要讲的问题的是如何去看这些文章和报告,如何解读宏观经济数据。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体会,与大家分享,以便为大家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提供一些帮助。
  
  一、什么是宏观经济问题
  现在宏观经济这个词用得比较多,甚至有些滥用的情况。比如,国企改革问题,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就业问题,产业结构的提升问题,经济过热问题,物价问题,依靠技术进步发展经济,这些都是我们经常研究的问题,这些都是宏观经济问题吗?
  首先,国企改革不是宏观经济问题。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问题,具体说它应该是一个体制转轨问题。国企改革是中国经济的特殊情况,在其他体制转轨的国家如东欧、前苏联也有这种情况。过去在国际经济学界,很少有人研究国企改革问题的,现在有一个新兴的经济学科叫转轨经济学,就是研究转轨问题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都是在特定的体制环境下运行的。对宏观经济运行来说,国企改革是一个外生变量,是一个长期变量。由于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剧烈的体制变化,国企改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就格外关注它。但有一点需要明确,国企改革本身不是宏观经济问题,只是我们分析宏观经济要考虑的外在因素。比如“非典”本身也不是宏观经济问题,但我们在分析2003年宏观经济形势时,又必须将它作为重要的外部因素来考虑。
  再者是关于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更多地是研究经济发展问题、经济运行质量问题,也是一个长期问题。例如,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结构档次、提高技术含量,这些问题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经常研究和分析的。从学术分类上看,经济结构调整实质是一个资源配置及其效率问题,对经济运行有长期的影响,界定着经济的长期走势,但是,严格地说,其本身也不是宏观经济问题。
  那么,什么是宏观经济问题呢?首先,宏观经济更多地是一个经济的短期波动问题,宏观经济分析人员更加关心的是波动的起伏,研究这种波动是否与经济的长期走势有大的偏离。据测算,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率在9.5%这样一个水平,如果宏观经济对其有向下偏离,就是经济过冷;如果向上偏离就是经济过热。
  总之,宏观经济分析人员所观测的经济变量是短期经济总量。短期经济总量的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GDP,再者,就是价格水平、就业、汇率、利率、信贷资金、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等一些总量指标。由此可见,前面所提到的就业、物价、经济过热都属于宏观经济问题。
  归纳起来分析,所谓的宏观经济分析就是用一个经济逻辑框架,把一些宏观经济总量指标作为变量,来研究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寻找产生波动的原因,并与GDP建立一个总量关系,数学上叫函数关系。这样的话,我们就能知道,经济为什么波动,也可以预测这样下去的结果是什么,可以预测下一季度、年底、明年的经济走势。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宏观经济的问题所在,就可以运用一些手段来调控经济,这就是所谓的宏观调控。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也是这样的思路。这就是宏观经济的关注点、出发点,以及它所研究的内容。
  
  二、观察宏观经济的不同视角
  所有搞宏观经济的人,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一般的研究人员,他们的基本分析逻辑都差不多,但是实际上他们对宏观经济的认识并不一致。面对同一的宏观经济形势,有人认为是过热了,有人认为没有过热。还有人认为我国目前存在通胀的现象,也有人讲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他们之间的分歧很大,莫衷一是,中国经济学界是这样,美国也是如此。所以有人就说,有N个经济学家,就有N+1个观点。这为什么呢?
  首先,他们所依据的对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理论往往是不一样的。综观我国宏观经济学界,研究宏观经济所依据的理论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凯恩斯理论,另一个是货币主义,再有是真实周期理论。其中最主流的理论,就是凯恩斯理论,也是目前中国的经济决策当局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所依据的主要理论。不同的宏观经济理论,其观察宏观经济的视角不同。
  在凯恩斯理论看来,整个宏观经济的波动是需求造成的。需求为什么会变化呢?凯恩斯认为,人的心理需求的预期是不稳定的。例如,有人预期经济向好,收入将增加,所以决定购买汽车,由此增加了对汽车的需求,与汽车相关的产业,石油、钢材、旅游等行业就会被带动,还会增加就业,引起上述行业收入增加,从而带动总需求增长。汽车的需求量如果很大,就会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经济就会繁荣。如果每个人都有这样的预期,经济就增长了。这就是需求的拉动。这是凯恩斯理论观察宏观经济的视角。
  对货币主义的经济学家来说,宏观经济波动是货币因素造成的。例如,流通的货币量增加了,银行放松银根,利率就下降,资金成本降低,工厂认为有钱赚,就增加生产,提高工资,奖金增加,购买能力增加,就会产生凯恩斯所说的故事。这种观察视角说明,由于货币的投放,引起了宏观经济的波动。但是实际上,货币本身应该是不影响经济的,货币主义认为货币影响经济的现象是“货币的幻觉”。如果货币能够影响经济,我们只要印钞票就可以了。长期来看,货币不会影响经济,但短期货币只会对经济造成波动和不稳定,也就是所说的通货膨胀。按照货币主义的分析视角,对宏观经济的分析,应该更多地关注于银行信贷总量的变化、利率的变化、汇率的变化。
  第三种视角即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宏观经济的波动,不是因为需求因素造成的,是因为供给因素造成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给定了,经济走势就给定了,经济不景气,可能是因为SARS,可能是因为原材料供给,可能是因为技术进步,总之,完全是因为外部的因素变化造成的。现在经济出现了问题,对于这一派经济学家来说,可能就是因为能源问题,石油问题造成的。这种理论看问题的视角与需求理论完全不同。例如,汽车销售量增加,不是因为人们对经济看好,可能是因为汽车发展到一定阶段,达到了一定的经济规模,产能增加了,汽车的成本下降了,其价格也下降,原来买不起汽车的人,现在可以买了,这与需求完全没关系,完全是供给因素造成的。
  上述这些理论,都是有道理的。现在,一般的学者和国家的主流观点是凯恩斯的理论,需求波动理论是国家目前制定政策依据的理论。
  其次是宏观经济分析人员自身的因素。为什么会产生波动呢?虽然经济学家都是以凯恩斯的理论为依据,但他们对现实的理解不一样,感受有所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就有所差异。也有些经济学家之所以提出不同的观点,纯粹是为了标新立异,有意给人造成与众不同的印象,致使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我认为这是学术界中的不正常的现象,说明经济学界有些浮躁。这样的标新立异,不值得效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6-27 11:37:04
三、如何解读宏观经济数据
  按照ZF的主流理论,也就是按照凯恩斯的这套理论,如何解读宏观经济数据呢?宏观经济数据有很多,我们如何从众多的数据中看出问题来。我们可以测试一下,看大家能不能不看别人写的文章和报告,只以宏观经济数据,就可以写出一篇宏观经济分析报告。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说明已经达到了能够解读宏观经济数据的水准。这是个很好的训练方法,希望大家能够试一试。
  (一) 总需求
  总需求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GDP,这个指标在中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实际上理解GDP这个指标并不简单,首先这是一个总需求的指标,同时也是一个总供给的指标。GDP到底是什么就看我们怎么去解读了。按照凯恩斯理论,GDP就是一个总需求的指标,观察GDP就是观察需求总量的变化。GDP等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它们分别对应的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国外需求(出口)等。这三种需求在现实中究竟用什么指标来衡量呢?
  首先分析消费需求。反映消费需求的指标是我们国家每个月公布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看消费需求旺不旺,就要看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变化。消费需求,特别是实际消费需求,扣除物价因素后的消费需求基本上是比较稳定的,一般在9%?D10%,近年来,基本在这个波动幅度内。这是由于人们形成了一定消费习惯,即消费倾向是稳定的,所以短期内表现出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是稳定的。但从长期来看,它是变化的。消费需求也表示一个国内的消费能力,消费能力的变化对宏观经济影响是很大的。这两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向好,与中国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关系。例如住房需求、汽车需求的增加,对总体消费需求的带动很大。
  其次分析投资需求。投资需求比较复杂一些,它包括:(1)生产设备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大部分属于生产设备投资;(2)房地产投资;(3)库存。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主要反映生产设备投资。与消费需求不同,投资需求的波动是非常大的。我对中国宏观经济景气的观察,就比较关注这方面的数据。它的波动在10%到20%的范围,消费需求波动一般仅是1%或2%。对于大国经济来讲,投资需求的波动是造成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中国经济波动基本是由于投资膨胀所引起的。投资需求波动,一是固定资产波动;二是房地产投资波动;三是库存波动,库存的变化更大。美国国家经济局非常关心库存的变化,因为它最能说明需求的变化。库存突然增加,说明厂商对市场看好。未来向好,就增加库存;未来看淡,就减少库存。现在中国也有人关注库存,但目前没有一个好的指标来反映库存的变化。
  第三类指标是出口和净出口。出口和净出口反映的是国外需求。出口实际上与世界经济周期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与国家之间的贸易政策、汇率等有关。影响出口的因素很多,也比较复杂。在整个宏观调控系统中,出口对一个国家来说,既是一个内生的变量,也是一个外生的随机波动的变量。
  上述指标均为需求指标。
  
  (二)总供给
  反映总供给变化的主要有这样一些总量指标:如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第三产业总产值、进口总额等。总供给是一个长期的指标,从本质上,它的变化没有需求变化快。
  影响总供给变化的因素:一是积累。生产增长靠生产能力的增加、靠资金的积累。资金积累分三个方面:(1)企业自有资金;(2)银行信贷;(3)上市IPO融资。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什么这么高?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积累率特别高,中国的国民积累率近50%。中国人有较强的储蓄倾向,储蓄率就比较高,不像美国,美国的储蓄率不到10%,收入100元,储蓄不到10元,而中国人收入100元要储蓄40?D50元。储蓄率高对大量积累资金提供了条件。这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是劳动力。中国的劳动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素质,都是比较好的,不谈文化水平有多高,但从勤奋这点讲,比墨西哥等拉美国家要好得多。同时,中国的劳动力价钱还比较低,这也是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三是技术进步。中国在这方面最差,技术进步不足也可能成为制约今后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从总供给的角度讲,无非是以上这些因素。
  目前经济界正在讨论,中国的总供给是否正在发生变化的问题。(1)积累率的变化。未来积累率不可能继续维持在高位。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老人主要是花钱的,年轻人是存钱的,因为老人收入少,为了养老、看病等,要花费过去的积蓄。(2)现在的年轻人与前几代人的观念不同,消费习惯也不同。以前人们更多的是偏好于未来消费,增加储蓄;现在的年轻人,更多的是偏好与当期消费,减少储蓄。(3)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去,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很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出现了上升的趋势。
  如何判定经济运行状况呢?如果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二者如果平衡,说明经济运行处于良性运行状态,经济比较稳定;如果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那么就是经济过热;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那么就是经济过冷。
  
  (三)价格总水平
  我们前面分析的指标都是事后的统计指标,在统计学意义上,总需求与总供给是恒等的,也就是说在实际交易结果分析,是无法直接观测到总需求与总供给是否平衡的。怎么办?这就要看价格总水平。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价格总水平反映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状况。如果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价格上升;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价格下降。价格指标反映了供需的平衡状况,如果价格稳定,一般来讲,经济稳定;价格总水平持续上升即通货膨胀,表明经济过热;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即通货紧缩,表明经济过冷。这就引出了第三类宏观经济指标即价格指标。
  反映价格总水平的指标有(1)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主要反映零售商品的价格,代表性商品有200多种。(2)消费价格指数。除了商品外还包含有服务,但商品样本数较少,大概有30多种。(3)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主要是包括原材料如钢材、水泥、石油等的价格。(4)GDP平减指数。GDP平减指数是最综合、最全面地反映价格总水平的变化,但是GDP平减指数有个问题,计算比较复杂,有较长的时间滞后,在国外,一般来说,一年以后才能公布出这个指标。这个指标中国从来不公布,都是学者自己计算出来的。
  
  (四)货币指标
  货币指标包括利率、汇率、货币量。货币指标实际上反映了资金市场的变化情况。刚才讲的都是商品市场的情况,实际上,还有一个市场是货币市场。通过这个市场可以观测经济运行状况。货币市场是一个符号市场,它不能完全反映经济的运行状况,但它会影响经济市场的运行,它具有一个指示器的作用。例如,在目前中国,银行的信贷规模与投资有很大的相关性,货币流通总量与价格也有一定的关联。货币市场对经济的变化非常敏感,所以,美联储公布基准利率为全世界所关注。
  四、如何解读宏观经济政策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这里只能讲个大概。宏观经济政策是ZF调控经济的手段。按照凯恩斯的理论,ZF对于宏观经济波动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宏观经济政策大致分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分以下三大块:
  1.ZF支出、ZF购买。也就是ZF自己能创造需求。比如前几年发国债以增加ZF支出,如果把国债用于修路、架桥、修粮仓、搞电力、修基础设施等工程,就拉动了相关行业的需求,再通过乘数效应,拉动社会总需求。再如深圳搞滨海大道、深南大道,这个支出是拉动需求的,市政建路1公里支出1个亿,会增加水泥、劳工等需求。增加ZF支出可以刺激经济,减少ZF支出可以抑制经济过热。
  2.税收。税收实际上也是可以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过热,提高税率;经济过冷,降低税率。这是一个理论上的说法,实际上调整税收政策是一件很麻烦的事,程序很繁琐,一般不轻易采用。
  3.转移支出。去年ZF就是利用这个政策功能,给农民种粮补贴,刺激农业生产。中国农业前几年一直没有增长,从去年开始出现增长。转移支出还包括社会保障。提高社会保障可以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增加当期消费。近几年ZF利用这个政策调节经济多了一点。
  货币政策目前ZF采取最多的是信贷政策。例如,这两年中央就是通过房地产信贷政策,紧缩信贷规模来调控经济。增加银行准备金率,我国银行的准备金率从6%提高到8%,对商业银行来说是紧缩银根,这也是控制信贷规模,利用紧缩来调控经济的例证之一。(宝安区宏观经济研究会供稿,李光伟整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27 14:31:10
静静宛如 发表于 2014-6-27 11:37
三、如何解读宏观经济数据
  按照ZF的主流理论,也就是按照凯恩斯的这套理论,如何解读宏观经济数据呢? ...
如获至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27 21:19:32
不错,收获颇大~不过说宏观经济主要观察短期波动不准确吧,如果不研究清楚长期的周期性现象,不研究长期的增长趋势,如何知道短期的波动是何种情况?毕竟在中国这种比较有特色的经济背景下,研究短期的经济现象如GDP、就业、物价等能够反映一定问题,但如何保证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还是非常重要的,而经济结构的调整就是保持经济增长动力的最主要推手,所以,还是觉得研究中国宏观经济,应该关注短期的一些经济指标,不过长期的经济现象也要考虑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28 17:53:10
依然飞 发表于 2014-6-27 21:19
不错,收获颇大~不过说宏观经济主要观察短期波动不准确吧,如果不研究清楚长期的周期性现象,不研究长期的增 ...
确实如此,说的有理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28 17:58:13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