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Wind资讯
日前,《人民日报》就稳增长政策发表评论称,针对经济增速下滑现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微刺激政策进行调控,目前,各项指标出现向好之势,但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专家指出,在目前情况下,短期应该继续采取稳增长措施,同时,更要通过深化改革启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实现经济健康长远的发展。
文章指出,稳增长要靠改革发力。当前中国经济减速是由长期结构性因素造成的。通过深化改革实现经济增长是政府确定的基本原则。政府多次强调,只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就集中精力抓住转方式调结构不放松,保持宏观政策基本取向不动摇。
今年以来,中央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比如,简政放权方面,取消和下放52项行政审批事项,减少部分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将3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加快探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方式,实现“法无禁止即可为”;财税改革方面,继续推进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工作,降低小微企业税负和控制地方债务规模等;金融方面,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减少对汇率的直接干预,扩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等。
文章指出,改革启动经济内生动力。与放松银根、从外部刺激经济的方式相比,通过改革启动经济内生动力是“正刺激”。专家指出,通过外部刺激,经济在短期内有可能再度提速,但强心针失效后很快会瘫痪下来。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把体制机制弊端去掉,增加有效供给,释放潜在需求,继续通过盘活存量政策、调结构、促改革等方式激发经济增长活力,才是获得健康体魄长远发展的根本。
文章认为,改革力度未来仍需加大。民族证券研究认为,中央将会利用经济增长下滑的压力,倒逼各方面的改革加速,以尽快释放改革带来的增长红利。第一,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第二,加快国企改革步伐,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专家认为,向改革要增长动力,当务之急是优先推进既利长远发展又利短期经济增长的重大改革。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多措并举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解决没钱花和有钱不敢花的问题,把13亿人的消费潜力挖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