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诚信的好像都是隔一段时间才给全文发表的,有些是去年底的,所以做个合集,下不下大家自己选吧。
发表机构:中诚信 格式:PDF
1、中国债券市场前瞻:优势与挑战 时间:2008年1月15日 页码:12
2、中国新兴信用评级业:私营权威机构的官方基础 时间:2007 年12 月5 日 页码:10
3、中国经济繁荣时期财政政策调整:短期避免经济顺周期调节,长期实现跨期平衡,并向民生供给财政转变 时间:2008 年3 月28 日 页码:16
4、穆迪抵押债券评级方法讨论 时间:2007年12月25日 页码:11页
5、违约损失率估计模型研究 时间:2007 年11 月10 日 页码:16页
概要:
1、中国债券市场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债券市场创新和制度变革成为推动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因。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资产抵押支持证券以及即将于2008年推出的中期票据等债券品种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和债券市场交易的重要品种。2007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总规模达到8.27万亿元,比2006年增加2.3万亿元,增长38.2%。债券托管存量规模达到12.33万亿元。中国债券市场总规模占GDP的比重达到53%左右,但与2007年末股票市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50%左右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也表明中国债券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对2007年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趋势和政策的分析,我们预计,2008年固定收益产品市场发行总规模将达到11000亿元,比2007年发行总额6615亿元增长50%以上。如果2008年信贷总规模达到3.6万亿元,债券融资总额将达到信贷总额的30%左右,这将极大的改善中国企业的融资结构。
我们认为,未来促进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积极因素有:
债券市场相关制度改善
宏观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调整
金融市场协调发展和金融产品创新 利率市场化和基准利率形成
信用市场相关衍生工具创新
同时,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也面临如下挑战:
防范资产泡沫与经济衰退
解决监管协调和政策冲突
防范债券市场信用风险
培育多元化的投资者
改善信用债券发展的市场基础
2、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竭力发展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金融系统,
但是银行仍然首先贷款给国有企业和与政府有密切关联的企业,迫
使一些私营公司从非正规渠道融资。虽然上海和深圳的股票市场已
经帮助1400 多家企业进行筹集,但是要获得股票发行许可的过程
是非常繁琐冗长的。企业上市也不能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明显的
改善。购买股票也不见得比赌博安全多少。对于中国金融改革过程
中一些认识不清或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已经成为中国信用评级业发
展的阻碍,也阻碍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回顾它的发展可以对政
治经济改革有所启发。
资信评估机构在资本市场和全球金融体系中是重要的组织机
构和权威部门。对于政府、金融机构或企业发行的债券来说,越低
的评级结果说明债务人的违约率越高。高风险的情况下,只有更高
的债券利率才能吸引投资者,但反过来说,高利率也是债券发行人
的负担。
在中国以外的金融市场中,资信评估机构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也是全球政治经济体系中政府职能非官方化的重要例子。正如
Virginia Haufler 所指出的,职权没有降低,只是到了非政府机构的
手中。尽管资信评估机构在发达国家是最权威的私营机构,并已经
得到一致认可,但是他们的影响力从何而来一直在探讨中。有些人
认为主要原因是资信评级机构在过去一百多年里逐渐形成的良好
声誉,还有些人认为评级机构之所以能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是因为政
府的政策和规定造成的,投资者不得不按照评级结果来决定他们的
投资行为。
3、摘要
2007 年我国经济延续了2004 年以来持续增长的势头,GDP
增速创本轮周期的新高,并开始在2008 年向下行区间变动;
目前我国面临着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供给推动型通货膨胀;美
国次级债危机和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也给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增
加了不确定性。
2005 年以来我国实施的财政政策名义上是稳健型的,但执
行过程中明显偏松。分税制改革以后,我国财政收入经历了十
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是财政“自动稳定
器”功能在我国特定经济环境下发生作用的结果,在中长期内
并不具有可持续性。财政支出结构的近期调整对本轮经济的结
构性调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财政长期重基础设施建
设,轻民生领域的支出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当前推行“民
生供给型财政”不仅能改善公共物品的供给结构,提高我国宏
观经济长期绩效,而且在短期也有助于熨平经济波动。我国财
政转移性支出存在“逆向转移”问题,严重削弱了我国财政政
策在调节居民间收入差距方面的作用。环境制度的缺失、环保
支出在规模和结构上的不合理以及地方政府的“污染冲动”使
我国经济增长有着很高的环境成本。
4、目录
概述
债务人主体信用评级
抵押资产池的资产价值
抵押资产池的价值覆盖率
抵押资产池处置及资金回收
短时间(六个月)内完成的再融资息差
长时间(六个月以上)完成的再融资息差
合同条款的影响
结论
附注
5、过去的二十年,在有关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中,违约概率(PD)
的研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违约损失率(LGD)的研究始终处于探
索阶段,对LGD 的研究远不及PD 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新巴塞
尔资本协议也强调了在银行监管中违约损失率指标的重要性,并鼓励
银行或监管机构提供更精确的度量方法估计违约损失率。本文通过对
国内外有关违约损失率研究现状和进展的综述与分析,促使国内评级
机构和银行机构积累回收率的历史统计信息,开展关于违约损失率的
经验研究并建立新的更有具适应性的回收率的估计模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28 23:22:1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