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715 7
2014-07-04
儒学“人性善”,应该成为中国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
  ——读霍布豪斯《自由主义》札记之四
  霍布豪斯在《自由主义》第六章《自由主义的核心》中,这样认识自由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说:“人的生活中没有一个方面是对社会不重要的,因为无论他是什么人,做什么,或想什么,都可能影响他自己的幸福(这是而且应该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与之接触的那些人的思想、行为和性格”,(第60页)在《自由主义》第七章《国家和个人》中,霍布豪斯说:“首先是因为没有一种行为能够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行为,其次是因为,即使有这种行为,它们也不会不受到他人的关注。公共利益包括社会每个成员的利益,一个人受到的损害是大家共同关心的,即使对他人并没有造成任何明显的影响。”(第72页)
  自由主义制度下,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基于这样的一个基本原理。霍布豪斯从两个方面对该基本原理进行了说明。他说:“首先,人比他的见解和行为重要得多。卡莱尔和斯特林“除见解不同外”别无区别。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区别正在于此。卡莱尔注意到,有一样远为深奥的东西,只不过粗粗地论述过,而且通常论述得不恰当,这样东西就是真正的人。真正的人是一样比曾经用人们能理解的语言恰当地陈述过的东西更加含蓄的东西;正如人性比社会地位、阶级和肤色甚至性别(尽管是在不同意义上)的一切差别隐藏得更深,因此它也深深地处在那些使一个人成为圣人,另一个人成为罪犯的比较外部的事件下面。这种最终一致的意识是平等的真正意义,因为它是社会团结的基础,这种联盟如果真正获得体现,将能抵制上切智力、宗教和伦理道德方面的冲突的破坏力。”
  分析霍布豪斯的第一个方面的论断,我们可以看出,首先,他承认,人与人之间最终是平等的,这种平等来源于“人比他的见解和行为重要得多。卡莱尔和斯特林‘除见解不同外’别无区别”。也就是说,剥掉人外在的东西,比如见解、地位、身份,阶级、种族、肤色、道德的水平的高低,不论是圣人、还是强盗,还是普通人,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的不同,而且人与人之间除掉了这些外在的东西的不同之外,人与人之间最终是完全一致的。既然完全是一致的,那么人与人之间就有了平等的最终的基础。自由平等,就是建立在人与人除掉外在的东西以后,最终是完全一致的这样的基础上。霍布豪斯的这一论断,不仅适用于个人的行为在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产生直接的、间接地影响,他引发我们思考,因为人们的最终一致,因为人们的情感、欲望、志趣、理性的去除掉具体内容的最终的一致,导致了任何人在做出一个决定时,一定会影响和他有一样情感、理性的人,因此,一个人不得不在考虑自己的行动的时候,要考虑自己的行为的后果,考虑此后果的人,就是一个负责人的人,不考虑这样的后果的人,就是对其他人不负责任的人。用霍布豪斯的话说,就是不能“保全个人良知”的人!而且,霍布豪斯的这一论断,同样是自由主义之所以成立的基本原理之一,因为人们的最终一致,因此,任何人都不能处于高人一等的位置上,人与人之间是平等,是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的,也因为这样,“人”是不能干预其他“人”的,任何人都不能让其他人成为他的奴隶,人只能臣服于法律而不是人!而这也正是自由主义的基本核心!
  在讲完基本原理的第一个方面后,霍布豪斯接着说:“但是,另一方面,虽然个人意见和社会制度就像具体化的结果、通过个人或集体努力的明确过程获得的成就,人的个性却是一样生存和成长的东西,它能消灭却不能制造,不能打碎了又重新补好,但能置于使其蓬勃发展的条件之下,或者,个性如果有病,也可以使它处在通过本身的复原力痊愈的条件之下。自由的基础是生长观念。生命是学习,但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一个人真正学到的东西是他所吸收的东西,而他所吸收的东西则依靠他本人对周围环境花的力量。因此,就真正的难题,亦即道德纪律问题而言,通过硬性控制和严厉惩罚使一个人循规蹈矩,不让他成为邻居的眼中钉,这当然是做得到的。这样做也许会使邻人感到舒适,但是作为道德纪律,这在说法上是矛盾的。它对人本身的性格毫无作为。它仅仅压服他,除非他已经死了心,否则一旦自上而下的压力去除,还会故态复萌。要使同一个人学会自己来遵守纪律,虽然要有大得多的技能,也是做得到的,这是培养意志、个性、自制、或者那种使我们能够指引自己生活的协调力量。”
  霍布豪斯的分析说明,人的个性的生存和成长,不是制造一件具体的物品,可以按照一个规定好了的固定的模子,按照某个制造者的想法来进行制造,而只能有拥有这个个性的人,自己主动的去学习和创造!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观念”来形成自己的个性,因为“利益在其个人方面取决于感觉的自然流动,这种流动不是受外部限制而是受(个人)理性自制的约束和指引”(《自由主义》第七章《国家和个人》)。换句话说,个人的成长,只有靠个人自己的努力,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让人自己去引导自己走向和谐,因为“向和谐迈进是理性的人(能思想和感觉的人)持久不变的冲动”。(《自由主义的核心》第65页)任何强迫,尤其是外在的强迫对个人的成长都不会起到好的作用。“强迫也许是必要的,但是强迫对于个人作为人的真正存在的内部生命毫无作用”(《格莱斯顿和密尔》第55页)而“一个人只有在他人无法防害和干涉他的情况下才能自由地指引自己的生活”。(《国家和个人》第70页) “企图用强迫手段来形成个性无异是把它扼杀在摇篮里。个性不是从外部塑造而是从内部成长的,外部秩序的功能不是创造个性,而是为个性提供最合适的成长条件”。(《国家和个人》第72页)
  对霍布豪斯的论断进行总结,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几个要点:首先,人最终是一致的,这种一致,决定了人的最终的平等。其次,在最终一致的基础上,人会有个性,“人彼此不同是件好事。个性是安乐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不仅因为个性是自制的必然结果,而且也是因为在考虑到一切浪费以后,共同生活由于包含着多种多样的类型,变得更加完全和充实,这就有助于扩大集体经验的范围。”(《格莱斯顿和密尔》第55页),其次,人的个性的成长,不是靠外界的强迫和预先的设计,而是个人主动地学习、按照个人的利益观念成长的行为,个性的成长是个人内在生命的成长。
  霍布豪斯对自由主义人与人之间基本关系的论断,指明了自由主义的核心。这样的思想,并非只是自由主义的独创,因为,对人的认识,对人性的认识,也是人类的永恒的追求。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对“人性善”的认识,其中,就有和自由主义思想一致和接近的地方。
  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朱熹解释说,这是指人人都有相近的本性,直说相近,是因为孔子所说是气质之性,如果是义理之性,则人人相同。所以,在解释《中庸》“天命之谓性”时,朱喜说:“天 以 阴 阳 五 行 化 生 万 物 , 气 以成 形 , 而 理 亦 赋 焉 , 犹 命 令 也 。 于 是 人 物 之 生 , 因 各 得其 所 赋 之 理 , 以 为 健 顺 五 常 之 德 , 所 谓 性 也 ”。(朱熹《中庸集注》)也就是说,自己生下来,就具备这样的人性!
  既然,人人都有这样的本性,那么“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孟子 尽心》)自然,“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自然,“人人皆可为尧舜”!(《孟子 告子》)。
  那么这种本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人于打,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刚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人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 公孙丑》一个“皆”字,也说明,任何人,不论身份、地位、阶级、出身、民族,只要他都是人,他都具有“四心”,这就是人性的基本内容。
  儒家人性善的基本思想中的人人性善,也正如霍布豪斯所言“卡莱尔和斯特林‘除见解不同外’别无区别”。因为都是人,因此,人与人之间也就具有了最终的一致,因此,也会自然产生平等的基础。谭嗣同就是根据人人性善在《仁学》里来论述人人应该平等的!儒家思想和霍布豪斯的思想区别在于,儒家认为人与人的相同,是在于每个人都有四心,都有可以做出道德行为的基础,而霍布豪斯的论点,似乎从自然角度出发来论述人的最终的一致更多一些。
  既然,人都有四心,四心,就应该得到成长和发挥。在宋儒那里,发挥人的“四心”,被宋儒概括为“格物致知”、“穷理尽性”。而要“格物致知”,“穷理尽性”,同样是要发挥人的内在的主动性。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如何发挥个人的主动性,调动个人的内在的积极性,做了详尽地阐释,而且更明确的指出人性的成长不是靠外力,不是靠强迫,而是要顺应人的本性。《孟子 告子》记载: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桮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朱熹注解说: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桊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性者,人生所得之天理也。杞柳,柜柳。桮棬,屈木所为,若卮匜之属。告子言人性本无仁义,必待矫揉而后成,如荀子性恶之说也。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桊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在这段话里,朱熹批评了那种把人性当作可以像制造桮棬一样来对待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一定会戕害人性!桮棬是什么?是没有生命的物品,是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定、模子、按照某个人的喜好制造的产品。告子、荀子的错误,就在于把有生命的人,能思考、能感觉的人的人性,当作了一件没有生命,可以随意摆布的东西罢了!
  以朱熹为代表的儒家“人性善”思想,极力反对这样扭曲人性的做法,这种思想和霍布豪斯、自由主义关于人性的成长的思想,可以说,是一致的!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矣”,还说“仁义礼智,非外铄也,我固有之也”!也是在强调外力、强迫对个人的成长没有任何的好处和意义!
  可以说,儒家的人性善思想,由于和自由主义的对人的认识有一致甚至是相同的地方,因此,儒家思想,尤其是人性论思想,是完全可以作为自由主义,或者说,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的!
  纵观历史,中国的儒学,它始终是以皇权的对立者的身份、出现,它支持皇权,但是它支持的不是现实的皇权,它支持的是以尧舜禹为代表的皇权,它支持的是以民为本的皇权,因此,儒家大力歌颂“汤武革命”,大力批判“独夫民贼”,儒家它站在了历史进步的一方,而非是历史倒退的一方!儒家人性善的思想,本身就包含了霍布豪斯所论述的自由主义的思想核心。所以,极权主义者打倒儒学,也是极权主义者的行为必然,是极权主义者思想发展的必然逻辑!
  我们批判儒学,要结合具体的历史环境,儒学只是一种能够指导我们行动的学说,做不做,还在于人的选择。儒学让你做一个穷理尽性之人,而你不做,儒学又奈你何呢?实在是专制本身造成了中国的落后,可以这样说,没有儒学,中国会更加落后!谁能想象一下没有儒学的中国呢?因此,不要把专制的罪过记在儒学头上!

  作于2012年4月29日午 于从吾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7-4 12:02:11
儒家说人性善就是善的么?法家说人性恶就是恶的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4 12:37:57
呵呵,人能昧性,不能灭性!率性而为,即是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4 12:59:35
善,恶,这些都是人的主观判断。如果说人的这些主观判断应该成为中国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那么善恶的判断的标准就成了关键。事实上并不存在这么个统一的标准。

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其善恶之处。至今还没有哪一种民族文化是完美的。什么东西应该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这倒是很值得探讨的话题。中华文化的根源是中原文化,而中原文化是很有亲和力的文化。历史上不管是哪一个民族统治中原大地,这些民族最终都会被中原文化所同化,而不是反过来被统治民族的文化所同化。到底什么是中原文化的核心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4 13:06:08
当小贩率性而为,手起刀落,两徒命丧黄泉时,他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既然率性而为即是善,小贩就不应该付出生命的代价,因此,朋友的率性而为即为善是站不住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4 15:18:42
来自天外的人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