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17716 1
2014-07-04

    据今日郑州晚报,当地一公交车队,不少司机师傅开宝马、奥迪等高档私家车上下班。原来,这些车长们家里属于城中村,改造后,少则有几百平方米的拆迁安置房,多则手握3000多平方米的回迁房,纷纷从工薪族晋升为百万或千万富豪。

    这样的例子在全国各地还有很多,“新富群体”悄然崛起,看似不用创造社会财富而一夜骤富,似乎颠覆了传统的致富模式。拆迁致富是公平、还是损害了公平?谁在为巨额拆迁款买单?新华财经的资深编辑、记者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孔方兄兄:

    因拆迁而富起来的人,被打上了“不劳而获”的标签,甚至受到社会部分群体的“仇富”。其实附着在这些拆迁户身上的、如同天上降馅饼的财富,也并不是他们能自主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也是牺牲了“小我”,成全了“大家”,尤其是那些生于此、长于此的长辈们,财富对他们来说或许并不如儿时的记忆更重要!

    山姆大叔:

    拆迁致富公平么?看对谁而言!对拆迁者而言,扒我老屋,当然要赔偿,房价涨、地价涨,拆迁费无疑跟着涨。对其他人呢,高价拆迁,意味着房价高昂。拆迁致富的背后是无数房奴在为其买单,这是社会财富的转移和再分配。土地是全民的财富,如今却变成某些人的盛宴,某些人的悲哀,怎想都不对劲。

    发粪涂墙:

    拆迁而富值得担忧的是快速拉大了贫富差距。一些人莫名奇妙陡然而富,一些人继续坚守贫困,只因自己祖先住的地方“风水”够好,国家要拆。很多时候,不是说愁我童年的那棵树多少钱,而是为啥隔壁拆了我没拆,他富了我还是穷。差距拉开过快,会衍生出许多难以预测的社会问题。

    紫川参星:

    经常在北京打车,和司机聊到他家在哪里时,老北京的司机都会突然特别得意说出自己二环以里的房子,或者拆迁得了多少多少钱。确实,北京的房价飙升让这些平时平凡的老百姓有了“一夜暴富”的机会,工薪阶级肯定会眼红,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也不能抱怨什么,毕竟人家家本来就在那,你为了规划一下给拆了,补给人家钱是必须的,他们为城市规划做了牺牲。而且他们也还在辛勤地工作,不是吗?

    海边钓鱼儿:

    拆迁,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碰到被拆迁,有人想多要补偿,有人给多少钱也不想放弃自己生活的地段,而在当下因拆迁骤富的现象屡见不鲜的情况下,更有相当一部分人只能羡慕、嫉妒、恨,怪自己祖辈没占上风水宝地。说到底这种现象的存在还是由于补偿机制不完善造成的:没有完善的制度,拆迁就变成了讨价还价的生意,而最后吃亏的,还是拆迁后的买房者。

    平米:

    看似高额的拆迁补偿款,其实是让农民交出世代拥有土地的权利。世代累积的财产因拆迁而一下子变现,拆迁致富从这一角度来看是公平的,它体现了对私人产权的尊重。但,它又是有碍公平的,短期骤增的财富让农民迷失于资产膨胀,部分人大肆挥霍再度返贫,部分人沉迷于“买对破房能致富”的思想,以此代替几十年的勤劳致富和创业致富。

    小舟大航:

    说是“不劳而获”,但真要放几百万在我眼前,我也不知道节操会不会“碎一地”,人类本性如此,其实也不必过多谴责这些拿“意外之财”的人们。更何况,开发商为了赚钱,拆人家的房子,拿人家的地,给人家赔偿也是无可厚非的。只不过,到底拆迁费给多少才合理?眼看着迁拆这件事,已经逐渐演变成了“卖方市场”。漫天开价,越“钉”钱越多的现象就真的合理吗?在这方面,是不是也应该有规范或指导出台呢?

   超级玛丽:

    在这个买房难于上青天的时代,如果可以用老房子换取一笔可观的费用,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异于天上掉馅儿饼。但令人担忧的是,如果暴富的人们不懂怎么理财,也许这个“馅儿饼”很快就会被吃完,富人一夜间变回穷人,喜剧变悲剧,也不是不可能的。

    九戒:

    拆迁补偿款致富这类事情无可厚非,靠拆迁可以致富是多少人的梦想。人一下子富起来最缺的是理财意识,只有合理的理财才能让钱更好地为自己服务,不至于将钱全部都花光再“回到过去”。农民拆迁后聚众赌博也被央视报道过,如今公交司机都要辞职了,钱带给人的冲动会超过理智。不论获得多少“意外之财”,都应该做好自己,让钱为自己服务,而不是因为钱去改变自己。

    声明:以上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论坛立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7-5 02:49:36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report.
I heard about this before.
It is really a very interest topic.

Let's review the circumstance in following way.
The fund sounds big.
Is it really big?

The real estate price is high, and still increasing.
What we get is a usage right for seventy years.

What those people gave up is the property right. And gave up permanently.
From this standing point of view, the price sounds reasonable.

I wish each of us have such a property.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