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4858 2
2014-07-06

经济哲学是什么,从根本上说,这是由哲学思维的根本特性所决定的。

哲学是求得智慧的学问,而哲学对智慧的追寻的最直接表现,就是怀疑和批判的精神。作为一种理性精神,怀疑与批判既是哲学的重要特征,也是进行哲学思考的出发点。“批判精神”的精髓在于追问根据、探询理由。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哲学的追问与批判又是建立在对现实及思想的反思的基础上的。反思构成了人类思想的哲学维度,从而也就决定了哲学思维的根本特性。

哲学的反思思维方式是对思维的思维,哲学则是对这种思想反思的理论表达。但哲学反思思想,并不意味着放弃和排斥对现实世界的关注。思想只能是关于对象、关于现实世界的思想,哲学在反思思想的同时,必然要触及对思想所反映的对象即现实世界的反思。不过,哲学作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作为“思想中的时代”,决不是关于时代现实种种表象的简单陈述、描画,而是以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形式所把握的时代现实,是对时代本性、现实世界本质的理性抽象和理论概括。由于“只有在思维和概念的规定中,对象才是它本来的那样”,因而,只有将对时代本性、现实本质的反思升华为一种“概念性的认识”[1] (P242),哲学才能真正理智地观照现实,理性地解读现实,深刻地透视现实,全面地反映现实,理想地引导现实,也才能塑造出真正反映时代、体现时代、引导时代的时代精神。

人类通过把握世界的各种方式而形成了关于“世界”的“思想”,而人类把握世界的全部方式及其所形成的关于“世界”的全部“思想”,则又成为哲学反思的对象。中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哲学的反思通常是按照两个基本维度展开的。一是对于构成思想对象的存在即整个世界的最普遍特性的总体把握,由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普遍性形而上学或本体论哲学。二是对构成世界的各个领域或者说各个部分的总体把握,由此形成了各种部门哲学。部门哲学是根据哲学反思思维方式而获得的对于特定领域的一种根本性的普遍性认识,是关于某一特定领域的哲学观。相对哲学一般理论而言,它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和独特的研究内容,既是对哲学一般理论的重要补充,也是哲学一般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延伸。

作为一种部门哲学,经济哲学是根据哲学思维根本特性反思人类经济世界而形成的哲学理论。简单地说,它是对于人类经济世界的总体性把握,是关于人类经济世界的哲学观。这里所说的“经济世界”,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认知层面,一指经济学本身,可称之为经济理论世界;一指人类经济活动或者说经济行为,可称之为现实经济世界。作为“对思想的思想”,经济哲学首先要批判反思的是人类历史上的经济思想或者说经济理论,这是由哲学的根本特性决定的,也是经济哲学的主要任务。由于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经济活动,其目的是揭示社会经济关系及经济运行的普遍规律,因此,对经济学进行哲学的批判反思,必然要涉及人类经济活动,涉及经济理论与现实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这样,作为人类实践的重要形式,人类经济活动也必然成为经济哲学反思的重要视域。

有研究者认为,应当把“经济学哲学”(philosophy of economics)与“经济哲学”(economic philosophy)严格区别开来,前者主要研究经济学中已经存在的或与经济学相关的哲学问题,如经济伦理问题、经济学方法论问题等;而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经济活动领域中存在的需要哲学研究的经济事实。我们认为作这种“区分”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即是人类经济活动,其目的是揭示社会经济关系及经济运行的规律。因此,对经济学进行批判反思,必然要涉及人们的经济活动、经济行为,涉及经济理论与现实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同样道理,对人类经济活动进行哲学的批判反思,也不能不涉及对经济理论的认知与评判。作为人类实践的重要形式,人类经济活动在本质上并不是盲目的、非理性的活动,而是一种社会性活动、主体性活动、有目的性的活动,它是在某种特定经济理论的支配、指导和牵引下进行的。因此,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哲学反思,不能不涉及对经济学理论本身的反思。实际上,从已出版的许多西方经济哲学论著中也可看出,在“经济学哲学”与“经济哲学”之间并不存在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20世纪20年代,德国哲学家尤格出版了《国民经济学中的哲学》第一卷,书中使用了“经济学哲学”这一术语,但他在60年代出版该书第三卷时,则采用了《20世纪的经济哲学》的书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普曼在其题为《资源配置经济哲学》一书中,考察的则是作为西方主流经济学逻辑起点的“经济人”假设,并从哲学方法论视角揭示出了西方经济学的体系结构,即:假设+逻辑推理。前面提到的罗宾逊夫人以《经济哲学》命名的论著,其副标题是“关于经济思想进展的一篇论文”,主要探讨了经济学的伦理基础,并对自西方古典经济学以来直至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作了哲学分析。不难看出,在上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那里,“经济学哲学”与“经济哲学”并无实质性的区别。

哲学把握世界的方式是整体性的、根本性的。同样,哲学对人类经济世界的批判反思,也主要是力图揭示隐藏在现实经济活动以及经济理论背后的基础假定、背景预设或前提条件,并质疑和考问它们的合理性根据以及作出其它选择的可能性。因此,经济哲学的研究对象虽是整个人类经济世界,但它并不是面面俱到地把经济世界中存在的各种具体现象和各种具体理论都纳入自己批判反思的视野。哲学对经济理论和人类经济行为的反思,并不是要对各种经济流派或全部的经济学内容去做哲学的批判分析,而只是从总体上对经济学的某些根本性问题给予哲学的审视。现实经济世界中的具体现象和具体问题,属经济学研究范围,有经济学这门具体科学去解决,它不需要哲学去“过问”,哲学既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去“过问”,并且这种“过问”方式也不符合哲学反思的本意。经济哲学必须是、也只能是对于人类经济世界的一种总体性的把握。劳伦斯·A·博兰指出:“在有关物理学哲学或化学哲学的近期文献中,大部分均能使一般的物理学家或化学家感到满意。然而最近不断增加的、由哲学家撰写的论述经济学哲学的文献,却由于未能充分准确地表述经济学家的思想或理论,而使多数经济学家感到不满意,并且也由于这一原因,使得多数文献未能对经济学界产生重要的影响”([8],第177页)。劳伦斯·A·博兰的这段话是值得每一位经济哲学研究者深思的。我国的经济哲学研究,之所以不能获得经济学界的认同,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盲目追随国内哲学潮流,并将其导入对经济学的批判反思。其中最典型的个案,就是借势于目前国内哲学界颇为流行的人学研究和非理性研究,将“经济人”概念扩大、泛化为“社会人”而大加贬损。这种不着眼于人类经济世界本身语境的所谓哲学反思,是难以获得经济学者认可的。二是过份追求所谓完整性、系统性,把许多纯属经济学本身的问题当作哲学问题去研究,并横加指责,其结果不仅招致经济学界的反感,败坏了哲学的声誉,而且对于哲学理论的发展亦无意义可言。哲学的“批判”并不是简单的否定,更不是无端的责难;哲学既不是真理的化身,也不是具体科学的裁判者。因此,要使经济哲学既能对经济学研究和规范人们经济行为有所助益,又能于哲学理论的丰富发展有所促进,就必须恰当把握经济哲学作为部门哲学的学科性质,并合理地正确地运用哲学批判反思的思维方式。

文章由:开心一刻笑话 笑话大全 笑破你的肚子 http://www.kxyik.com/供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7-6 15:25:1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22 18:20:4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