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4-7-9 16:15:33
校长的报复还真是很强的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16:15:36
院士作保?嗯厉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16:20:17
谢老师学术很一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17:28:16
哈哈,这校长的政治头脑不怎么样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17:36:53
有什么必要呢是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18:16: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18:17:58
学术不强,但人品可能比楼主要端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18:18:35
校长吃好点应该的,至少在当下是应该的。因为他有权支配一切,哪怕所谓的职称评定资源,都有或多或少的干预权。有权在手,到食堂被阿姨多打点,吃得好点,那在当下的中国就情理当中了。如果校长成了一职业教育家,想吃好点就不容易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18:21:29
这也能评上985高校的副教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18:39:26
校长真的说了她学术不端的事情了么?有人有证据吗?有录音或者采访视频吗?公开信的来源在哪?谢老师说了不是她公开出来的,那公开的人是谁?又是何意图呢?难道就没人关注这些吗?现在的媒体真的是令人作呕,一件很小很正常的事情,稍微抓到一个炒作点就开始大肆宣扬,唯恐天下不乱。谢老师反映的事恐怕不是只在厦大存在吧?其他高校也一样存在这种情况吧?习大大、李总去你家,你会不会也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特地加菜加料好生招待?估计和你握个手,你都不舍得洗了吧?这是整个社会都存在的问题,是制度环境的问题,不是厦大校长一个人决定的事,即使校长要求食堂不得搞特殊待遇,恐怕他也不能阻止其他单位对他继续特殊待遇吧,等你自己到了那个位置,你自己才能体会到自己也有多少的“由不得自己”。所以,有本事请对准中国的这一制度环境劣根发炮,放过厦大,还厦大一个清静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18:40:48
独孤qiu败 发表于 2014-7-8 20:10
我实在想不明白这几篇 有什么学术造假的必要。。
1、谢灵老师发表在《财会通讯》2001.9(257)上的“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一文存在严重的剽窃问题。文中“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目标的挑战”部分大幅剽窃了中国人民大学高敏雪1994年发表在《统计研究》上的“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基本问题的比较”(1994年第1期(总第57期))一文,共计13余段。谢灵老师在文中没有加任何引注说明,在参考文献部分也没有列出高敏雪的论文。

  具体如下:
  (1)高敏雪:“国民经济核算也需要利用会计核算、特别是企业会计核算资料。因此,两种核算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但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之间又绝不是完全对等、简单包容汇总的关系,而是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谢灵:“首先研究国民经济核算和企业会计核算之间的差异。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并不是完全对等、简单包容汇总的关系”。它们的差异表现在:”

  (2)高敏雪:“核算对象与目标: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一个特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一国国民经济活动整体”
  谢灵:“核算对象的差异。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一个特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一国国民经济活动的整体”

  (3)高敏雪:“资产、负债和权益:国民经济核算和会计核算对资产的定义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关于资产的分类。会计核算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将资产区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国民经济核算则首先强调资产的形态,要求区分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然后再做进一步分类………但将存货(属非金融资产)与现金、存款等金融资产项目放在一起,则不符合国民经济核算的要求。”
  谢灵:“国民经济核算和会计核算对资产的定义虽然相同,但对于资产的分类却是不同的。会计核算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国民经济核算则首先强调资产的形态,把资产区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然后再做进一步分类。因而会计核算中把存货(属非金融资产)与现金、存款等金融资产项目放在一起,不符合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

  (4)高敏雪:“关于负债和权益(净值),两种核算的定义表面上看来具有相似性,实际上,由于核算的立足点不同,相似的定义下包含着内容的重大差异。企业会计是立足于投资者(业主)的核算,因此作为企业的负债实际上应理解为企业在利用投资者(业主)投入资本之外对外承担的债务相应地,权益作为投资者(业主)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主要体现为投入资本和与此相关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谢灵: “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定义,两者表面看来虽具有相似性,但实质内容却有重大差异。企业会计核算立足于投资者,因此,会计意义上的负债是企业对债权人所承担的经济义务,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

  (5)高敏雪:“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中,将企业部门与其它部门的关系统一明确为资金使用者与提供者的关系,企业部门的负债是企业部门所使用的全部外来资金,净值则指企业部门独自拥有的净资产。其它部门做为投资者(业主)对企业的直接投资,企业会计视为权益,国民经济核算则视为企业对国家、居民、国外的负债。”
  谢灵:“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中,企业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统一规定为资金使用者与提供者的关系。企业部门的负债是其使用的全部外来资金,包括了会计上的负债和所有者投入资本,企业部门肚子拥有的净资产才是权益。因此,投资者对企业投资企业会计视为所有者权益,而国民经济核算则视为负债。”

  (6)高敏雪:“收入、费用和收益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概念;国民经济核算中在性质上与上述概念相近的是总产出、中间消耗和增加值。但这两组概念在内容上又是有区别的。第一个区别是总产出的确认标准不同于会计对收入的确认。企业会计依照销售发生来确认收入.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总产出则是依照生产而不是销售作为记录的时间标准。”
  谢灵:“国民经济核算中总产出确认的标准不同于会计对收入的确认标准。会计是按销售发生来确定收入的,而总产出是按照生产来作为记录时间的标准。”

  (7)高敏雪:“第二个区别是费用与中间消耗的内容的不同。中间消耗是指生产过程中对各种非耐用物品和服务的耗费,即劳动对象的耗费(计算净增加值时,中间消耗还包括劳动资料的耗费即固定资产磨损),而会计中的费用除以上内容之外还包括活劳动的耗费(工资及工资性支付)和一些计入生产费用的税金(如烧油特别税)等.”
  谢灵:“费用恶化中间消耗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国民经济核算的中间消耗是指生产过程中对各种非耐用物品和服务的耗费,即劳动对象的耗费,而会计核算中的费用除以上内容外,还包括活劳动的耗费和生产销售过程形成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8)高敏雪:“以上两个区别决定了利润和增加值的区别。一方面活劳动费用和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纳税是利润计算的扣除项,但却是增加值的构成要素;另一方面,利润以销售为基础,是销售收入中实际实现的收益,增加值则以生产为基础,是当期生产价值中所包含的新增价值。”
  谢灵:“利润与增加值之间同样存在差异。一方面,活劳动的费用和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纳税是利润计算的扣除项,却是增加值的构成要素;另一方面,利润以销售为基础,是销售收入中实际实现的收益,增加值则是以生产为基础,是当年生产价值中所包含的新增加值。”

  (9)高敏雪:“企业会计核算明显地具有下述特点:第一,强调资金量的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尽管采用统一的货币单位计量,却更加重视经济过程中的实际流量,常常通过对价值量做物量和价格的分解,通过价格缩减,来观测经济流量及其变动状况。
  谢灵:“会计核算强调资金量核算,而国民经济核算则更加注重经济过程中的实物流量,常常通过对价值量和实物量的分解,以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来观察经济流量及其变动状况。”

  (10)高敏雪:“另外一些核算原则也是不同核算都须明确的。………记账基础:两种核算在记账基础上有着一致的选择——权责发生制。…………….国民经济核算是在生产层次上贯彻权责发生制,而会计核算则主要是在销售层次上贯彻这一原则。
  谢灵:“但有些原则是不同核算必须明确的,有些原则是某种核算所特有的。其差异具体表现在:(1)记账基础。会计和国民经济核算都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但由于对收入有不同的确认标准,国民经济核算是在生产层次上贯彻这一原则。”

  (11)高敏雪:“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要求在核算当期盈亏(利润)时,要依照各期间内的相关收入和费用进行正确配比。…….国民经济核算在计算一部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当期净成果—增加值即国内生产总值时,强调要保证中间消耗与总产出相配合,中间消耗的计算范围要和总产出保持一致,以保证准确反映当期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这也是配比原则的应用。…….会计关于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是在厉史成本(实际交易成本)原则下在资金层面上成立的,是当期收入的资金与所花费的资金的配比。它注重内容上的配比,却不重视收入与费用中内含的价格是否一致。而国民经济核算原理规定,在计算增加值时,中间消耗同总产出一样,都应按照现期市场价格估算。因此国民经济核算的处理方法,是以经济意义上的配比为基础,不尽在所属时期、所含内容上,而且在价格上都体现了配比。”
  谢灵:“会计和国民经济核算都强调配比原则。会计为正确核算当期盈亏、强调各期间内的相关收入和费用要进行正确配比,但这种配比是在历史成本评价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注重内容配比,不注重收入和费用中内含价格的一致性。国民经济核算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为保证准确反映当期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要求中间消耗与总产出相配合,中间消耗的计算范围须和总产出保持一致,同时中间消耗和总产出一样,都应按当期市场价格估算,与会计核算相比,其配比原则更强调经济意义上的配比。”

  (12)高敏雪:“会计核算和国民经济核算都是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的核算,….., 在可供选择的多种计价方式中,现行企业会计…., 采用历史成本即实际交易成本作为计价基础”
  “国民经济核算原则上规定,对各种经济交易均以当期市场价格作为基本计价基础,在没有货币交易情况下,估价则根据支出的当期成本和可参照的市场价格做出。”
  谢灵:“会计核算和国民经济核算都是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的核算,但为了使核算具有客观性,会计在可供选择的多种计价方式下通常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价基础;而国民经济核算则以各种经济交易当期的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基础,在没有货币交易的情况下,就根据支出的当期成本和可参照的市场价格进行估算,这样可使核算资料更接近实际情况。”

  (13)高敏雪:“谨慎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所特有的,它要求在核算中对一切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都应合理预计入帐,而对可能取得的收入则不能提前入帐。这一原则从根本上说是要保证对投资者提供比较稳健的信息”…… “国民经济核算没有功利性目的,无须体现谨慎原则,企业会计在谨慎原则下采用的特有核算方法如坏帐准备金计提,存货计价后进先出法、加速折旧法等,会影响国民经济核算对会计资料的应用,但这种影响不是根本性的。”
  谢灵:“谨慎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所特有的,它要求会计核算中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避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这是为了保证向投资者提供比较稳健的信息,而国民经济核算无需体显谨慎原则,在收支的确认上,只对已发生的收入、费用、损失加以确认,而对可能发生的收入、费用和损失不予以计量。”

  2、谢灵老师存在一稿多发的问题。
  上述发表在《财会通讯》2001.9(257)上的“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一文,谢灵老师又重复发表在余绪缨教授从教60周年的公开论文选集中,作为公开出版的《管理、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P351,暨南大学出版社)一书的内容出版。在这本书中,该文更换了标题,改为《试论会计信息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其中绝大部分内容与《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一文一模一样。在该书中,谢灵副教授的论文同样未标注任何引注,在她列出的几个在参考文献中同样没有列出高敏雪1994年发表在《统计研究》的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18:41:27
paxton 发表于 2014-7-8 20:13
我看网贴说谢教授当初是走关系进的厦大,发表记录就搜出来的看的确一般。另外,就这么一般的发表记录,学 ...
1、谢灵老师发表在《财会通讯》2001.9(257)上的“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一文存在严重的剽窃问题。文中“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目标的挑战”部分大幅剽窃了中国人民大学高敏雪1994年发表在《统计研究》上的“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基本问题的比较”(1994年第1期(总第57期))一文,共计13余段。谢灵老师在文中没有加任何引注说明,在参考文献部分也没有列出高敏雪的论文。

  具体如下:
  (1)高敏雪:“国民经济核算也需要利用会计核算、特别是企业会计核算资料。因此,两种核算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但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之间又绝不是完全对等、简单包容汇总的关系,而是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谢灵:“首先研究国民经济核算和企业会计核算之间的差异。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并不是完全对等、简单包容汇总的关系”。它们的差异表现在:”

  (2)高敏雪:“核算对象与目标: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一个特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一国国民经济活动整体”
  谢灵:“核算对象的差异。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一个特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一国国民经济活动的整体”

  (3)高敏雪:“资产、负债和权益:国民经济核算和会计核算对资产的定义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关于资产的分类。会计核算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将资产区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国民经济核算则首先强调资产的形态,要求区分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然后再做进一步分类………但将存货(属非金融资产)与现金、存款等金融资产项目放在一起,则不符合国民经济核算的要求。”
  谢灵:“国民经济核算和会计核算对资产的定义虽然相同,但对于资产的分类却是不同的。会计核算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国民经济核算则首先强调资产的形态,把资产区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然后再做进一步分类。因而会计核算中把存货(属非金融资产)与现金、存款等金融资产项目放在一起,不符合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

  (4)高敏雪:“关于负债和权益(净值),两种核算的定义表面上看来具有相似性,实际上,由于核算的立足点不同,相似的定义下包含着内容的重大差异。企业会计是立足于投资者(业主)的核算,因此作为企业的负债实际上应理解为企业在利用投资者(业主)投入资本之外对外承担的债务相应地,权益作为投资者(业主)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主要体现为投入资本和与此相关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谢灵: “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定义,两者表面看来虽具有相似性,但实质内容却有重大差异。企业会计核算立足于投资者,因此,会计意义上的负债是企业对债权人所承担的经济义务,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

  (5)高敏雪:“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中,将企业部门与其它部门的关系统一明确为资金使用者与提供者的关系,企业部门的负债是企业部门所使用的全部外来资金,净值则指企业部门独自拥有的净资产。其它部门做为投资者(业主)对企业的直接投资,企业会计视为权益,国民经济核算则视为企业对国家、居民、国外的负债。”
  谢灵:“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中,企业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统一规定为资金使用者与提供者的关系。企业部门的负债是其使用的全部外来资金,包括了会计上的负债和所有者投入资本,企业部门肚子拥有的净资产才是权益。因此,投资者对企业投资企业会计视为所有者权益,而国民经济核算则视为负债。”

  (6)高敏雪:“收入、费用和收益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概念;国民经济核算中在性质上与上述概念相近的是总产出、中间消耗和增加值。但这两组概念在内容上又是有区别的。第一个区别是总产出的确认标准不同于会计对收入的确认。企业会计依照销售发生来确认收入.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总产出则是依照生产而不是销售作为记录的时间标准。”
  谢灵:“国民经济核算中总产出确认的标准不同于会计对收入的确认标准。会计是按销售发生来确定收入的,而总产出是按照生产来作为记录时间的标准。”

  (7)高敏雪:“第二个区别是费用与中间消耗的内容的不同。中间消耗是指生产过程中对各种非耐用物品和服务的耗费,即劳动对象的耗费(计算净增加值时,中间消耗还包括劳动资料的耗费即固定资产磨损),而会计中的费用除以上内容之外还包括活劳动的耗费(工资及工资性支付)和一些计入生产费用的税金(如烧油特别税)等.”
  谢灵:“费用恶化中间消耗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国民经济核算的中间消耗是指生产过程中对各种非耐用物品和服务的耗费,即劳动对象的耗费,而会计核算中的费用除以上内容外,还包括活劳动的耗费和生产销售过程形成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8)高敏雪:“以上两个区别决定了利润和增加值的区别。一方面活劳动费用和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纳税是利润计算的扣除项,但却是增加值的构成要素;另一方面,利润以销售为基础,是销售收入中实际实现的收益,增加值则以生产为基础,是当期生产价值中所包含的新增价值。”
  谢灵:“利润与增加值之间同样存在差异。一方面,活劳动的费用和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纳税是利润计算的扣除项,却是增加值的构成要素;另一方面,利润以销售为基础,是销售收入中实际实现的收益,增加值则是以生产为基础,是当年生产价值中所包含的新增加值。”

  (9)高敏雪:“企业会计核算明显地具有下述特点:第一,强调资金量的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尽管采用统一的货币单位计量,却更加重视经济过程中的实际流量,常常通过对价值量做物量和价格的分解,通过价格缩减,来观测经济流量及其变动状况。
  谢灵:“会计核算强调资金量核算,而国民经济核算则更加注重经济过程中的实物流量,常常通过对价值量和实物量的分解,以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来观察经济流量及其变动状况。”

  (10)高敏雪:“另外一些核算原则也是不同核算都须明确的。………记账基础:两种核算在记账基础上有着一致的选择——权责发生制。…………….国民经济核算是在生产层次上贯彻权责发生制,而会计核算则主要是在销售层次上贯彻这一原则。
  谢灵:“但有些原则是不同核算必须明确的,有些原则是某种核算所特有的。其差异具体表现在:(1)记账基础。会计和国民经济核算都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但由于对收入有不同的确认标准,国民经济核算是在生产层次上贯彻这一原则。”

  (11)高敏雪:“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要求在核算当期盈亏(利润)时,要依照各期间内的相关收入和费用进行正确配比。…….国民经济核算在计算一部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当期净成果—增加值即国内生产总值时,强调要保证中间消耗与总产出相配合,中间消耗的计算范围要和总产出保持一致,以保证准确反映当期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这也是配比原则的应用。…….会计关于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是在厉史成本(实际交易成本)原则下在资金层面上成立的,是当期收入的资金与所花费的资金的配比。它注重内容上的配比,却不重视收入与费用中内含的价格是否一致。而国民经济核算原理规定,在计算增加值时,中间消耗同总产出一样,都应按照现期市场价格估算。因此国民经济核算的处理方法,是以经济意义上的配比为基础,不尽在所属时期、所含内容上,而且在价格上都体现了配比。”
  谢灵:“会计和国民经济核算都强调配比原则。会计为正确核算当期盈亏、强调各期间内的相关收入和费用要进行正确配比,但这种配比是在历史成本评价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注重内容配比,不注重收入和费用中内含价格的一致性。国民经济核算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为保证准确反映当期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要求中间消耗与总产出相配合,中间消耗的计算范围须和总产出保持一致,同时中间消耗和总产出一样,都应按当期市场价格估算,与会计核算相比,其配比原则更强调经济意义上的配比。”

  (12)高敏雪:“会计核算和国民经济核算都是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的核算,….., 在可供选择的多种计价方式中,现行企业会计…., 采用历史成本即实际交易成本作为计价基础”
  “国民经济核算原则上规定,对各种经济交易均以当期市场价格作为基本计价基础,在没有货币交易情况下,估价则根据支出的当期成本和可参照的市场价格做出。”
  谢灵:“会计核算和国民经济核算都是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的核算,但为了使核算具有客观性,会计在可供选择的多种计价方式下通常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价基础;而国民经济核算则以各种经济交易当期的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基础,在没有货币交易的情况下,就根据支出的当期成本和可参照的市场价格进行估算,这样可使核算资料更接近实际情况。”

  (13)高敏雪:“谨慎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所特有的,它要求在核算中对一切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都应合理预计入帐,而对可能取得的收入则不能提前入帐。这一原则从根本上说是要保证对投资者提供比较稳健的信息”…… “国民经济核算没有功利性目的,无须体现谨慎原则,企业会计在谨慎原则下采用的特有核算方法如坏帐准备金计提,存货计价后进先出法、加速折旧法等,会影响国民经济核算对会计资料的应用,但这种影响不是根本性的。”
  谢灵:“谨慎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所特有的,它要求会计核算中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避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这是为了保证向投资者提供比较稳健的信息,而国民经济核算无需体显谨慎原则,在收支的确认上,只对已发生的收入、费用、损失加以确认,而对可能发生的收入、费用和损失不予以计量。”

  2、谢灵老师存在一稿多发的问题。
  上述发表在《财会通讯》2001.9(257)上的“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一文,谢灵老师又重复发表在余绪缨教授从教60周年的公开论文选集中,作为公开出版的《管理、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P351,暨南大学出版社)一书的内容出版。在这本书中,该文更换了标题,改为《试论会计信息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其中绝大部分内容与《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一文一模一样。在该书中,谢灵副教授的论文同样未标注任何引注,在她列出的几个在参考文献中同样没有列出高敏雪1994年发表在《统计研究》的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18:43:17
tearsofthesun 发表于 2014-7-8 19:14
就这几篇文章,校长还说有学术腐败,真不知道腐败在哪儿?
1、谢灵老师发表在《财会通讯》2001.9(257)上的“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一文存在严重的剽窃问题。文中“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目标的挑战”部分大幅剽窃了中国人民大学高敏雪1994年发表在《统计研究》上的“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基本问题的比较”(1994年第1期(总第57期))一文,共计13余段。谢灵老师在文中没有加任何引注说明,在参考文献部分也没有列出高敏雪的论文。

  具体如下:
  (1)高敏雪:“国民经济核算也需要利用会计核算、特别是企业会计核算资料。因此,两种核算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但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之间又绝不是完全对等、简单包容汇总的关系,而是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谢灵:“首先研究国民经济核算和企业会计核算之间的差异。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并不是完全对等、简单包容汇总的关系”。它们的差异表现在:”

  (2)高敏雪:“核算对象与目标: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一个特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一国国民经济活动整体”
  谢灵:“核算对象的差异。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一个特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一国国民经济活动的整体”

  (3)高敏雪:“资产、负债和权益:国民经济核算和会计核算对资产的定义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关于资产的分类。会计核算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将资产区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国民经济核算则首先强调资产的形态,要求区分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然后再做进一步分类………但将存货(属非金融资产)与现金、存款等金融资产项目放在一起,则不符合国民经济核算的要求。”
  谢灵:“国民经济核算和会计核算对资产的定义虽然相同,但对于资产的分类却是不同的。会计核算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国民经济核算则首先强调资产的形态,把资产区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然后再做进一步分类。因而会计核算中把存货(属非金融资产)与现金、存款等金融资产项目放在一起,不符合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

  (4)高敏雪:“关于负债和权益(净值),两种核算的定义表面上看来具有相似性,实际上,由于核算的立足点不同,相似的定义下包含着内容的重大差异。企业会计是立足于投资者(业主)的核算,因此作为企业的负债实际上应理解为企业在利用投资者(业主)投入资本之外对外承担的债务相应地,权益作为投资者(业主)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主要体现为投入资本和与此相关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谢灵: “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定义,两者表面看来虽具有相似性,但实质内容却有重大差异。企业会计核算立足于投资者,因此,会计意义上的负债是企业对债权人所承担的经济义务,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

  (5)高敏雪:“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中,将企业部门与其它部门的关系统一明确为资金使用者与提供者的关系,企业部门的负债是企业部门所使用的全部外来资金,净值则指企业部门独自拥有的净资产。其它部门做为投资者(业主)对企业的直接投资,企业会计视为权益,国民经济核算则视为企业对国家、居民、国外的负债。”
  谢灵:“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中,企业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统一规定为资金使用者与提供者的关系。企业部门的负债是其使用的全部外来资金,包括了会计上的负债和所有者投入资本,企业部门肚子拥有的净资产才是权益。因此,投资者对企业投资企业会计视为所有者权益,而国民经济核算则视为负债。”

  (6)高敏雪:“收入、费用和收益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概念;国民经济核算中在性质上与上述概念相近的是总产出、中间消耗和增加值。但这两组概念在内容上又是有区别的。第一个区别是总产出的确认标准不同于会计对收入的确认。企业会计依照销售发生来确认收入.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总产出则是依照生产而不是销售作为记录的时间标准。”
  谢灵:“国民经济核算中总产出确认的标准不同于会计对收入的确认标准。会计是按销售发生来确定收入的,而总产出是按照生产来作为记录时间的标准。”

  (7)高敏雪:“第二个区别是费用与中间消耗的内容的不同。中间消耗是指生产过程中对各种非耐用物品和服务的耗费,即劳动对象的耗费(计算净增加值时,中间消耗还包括劳动资料的耗费即固定资产磨损),而会计中的费用除以上内容之外还包括活劳动的耗费(工资及工资性支付)和一些计入生产费用的税金(如烧油特别税)等.”
  谢灵:“费用恶化中间消耗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国民经济核算的中间消耗是指生产过程中对各种非耐用物品和服务的耗费,即劳动对象的耗费,而会计核算中的费用除以上内容外,还包括活劳动的耗费和生产销售过程形成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8)高敏雪:“以上两个区别决定了利润和增加值的区别。一方面活劳动费用和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纳税是利润计算的扣除项,但却是增加值的构成要素;另一方面,利润以销售为基础,是销售收入中实际实现的收益,增加值则以生产为基础,是当期生产价值中所包含的新增价值。”
  谢灵:“利润与增加值之间同样存在差异。一方面,活劳动的费用和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纳税是利润计算的扣除项,却是增加值的构成要素;另一方面,利润以销售为基础,是销售收入中实际实现的收益,增加值则是以生产为基础,是当年生产价值中所包含的新增加值。”

  (9)高敏雪:“企业会计核算明显地具有下述特点:第一,强调资金量的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尽管采用统一的货币单位计量,却更加重视经济过程中的实际流量,常常通过对价值量做物量和价格的分解,通过价格缩减,来观测经济流量及其变动状况。
  谢灵:“会计核算强调资金量核算,而国民经济核算则更加注重经济过程中的实物流量,常常通过对价值量和实物量的分解,以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来观察经济流量及其变动状况。”

  (10)高敏雪:“另外一些核算原则也是不同核算都须明确的。………记账基础:两种核算在记账基础上有着一致的选择——权责发生制。…………….国民经济核算是在生产层次上贯彻权责发生制,而会计核算则主要是在销售层次上贯彻这一原则。
  谢灵:“但有些原则是不同核算必须明确的,有些原则是某种核算所特有的。其差异具体表现在:(1)记账基础。会计和国民经济核算都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但由于对收入有不同的确认标准,国民经济核算是在生产层次上贯彻这一原则。”

  (11)高敏雪:“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要求在核算当期盈亏(利润)时,要依照各期间内的相关收入和费用进行正确配比。…….国民经济核算在计算一部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当期净成果—增加值即国内生产总值时,强调要保证中间消耗与总产出相配合,中间消耗的计算范围要和总产出保持一致,以保证准确反映当期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这也是配比原则的应用。…….会计关于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是在厉史成本(实际交易成本)原则下在资金层面上成立的,是当期收入的资金与所花费的资金的配比。它注重内容上的配比,却不重视收入与费用中内含的价格是否一致。而国民经济核算原理规定,在计算增加值时,中间消耗同总产出一样,都应按照现期市场价格估算。因此国民经济核算的处理方法,是以经济意义上的配比为基础,不尽在所属时期、所含内容上,而且在价格上都体现了配比。”
  谢灵:“会计和国民经济核算都强调配比原则。会计为正确核算当期盈亏、强调各期间内的相关收入和费用要进行正确配比,但这种配比是在历史成本评价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注重内容配比,不注重收入和费用中内含价格的一致性。国民经济核算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为保证准确反映当期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要求中间消耗与总产出相配合,中间消耗的计算范围须和总产出保持一致,同时中间消耗和总产出一样,都应按当期市场价格估算,与会计核算相比,其配比原则更强调经济意义上的配比。”

  (12)高敏雪:“会计核算和国民经济核算都是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的核算,….., 在可供选择的多种计价方式中,现行企业会计…., 采用历史成本即实际交易成本作为计价基础”
  “国民经济核算原则上规定,对各种经济交易均以当期市场价格作为基本计价基础,在没有货币交易情况下,估价则根据支出的当期成本和可参照的市场价格做出。”
  谢灵:“会计核算和国民经济核算都是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的核算,但为了使核算具有客观性,会计在可供选择的多种计价方式下通常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价基础;而国民经济核算则以各种经济交易当期的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基础,在没有货币交易的情况下,就根据支出的当期成本和可参照的市场价格进行估算,这样可使核算资料更接近实际情况。”

  (13)高敏雪:“谨慎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所特有的,它要求在核算中对一切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都应合理预计入帐,而对可能取得的收入则不能提前入帐。这一原则从根本上说是要保证对投资者提供比较稳健的信息”…… “国民经济核算没有功利性目的,无须体现谨慎原则,企业会计在谨慎原则下采用的特有核算方法如坏帐准备金计提,存货计价后进先出法、加速折旧法等,会影响国民经济核算对会计资料的应用,但这种影响不是根本性的。”
  谢灵:“谨慎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所特有的,它要求会计核算中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避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这是为了保证向投资者提供比较稳健的信息,而国民经济核算无需体显谨慎原则,在收支的确认上,只对已发生的收入、费用、损失加以确认,而对可能发生的收入、费用和损失不予以计量。”

  2、谢灵老师存在一稿多发的问题。
  上述发表在《财会通讯》2001.9(257)上的“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一文,谢灵老师又重复发表在余绪缨教授从教60周年的公开论文选集中,作为公开出版的《管理、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P351,暨南大学出版社)一书的内容出版。在这本书中,该文更换了标题,改为《试论会计信息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其中绝大部分内容与《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一文一模一样。在该书中,谢灵副教授的论文同样未标注任何引注,在她列出的几个在参考文献中同样没有列出高敏雪1994年发表在《统计研究》的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19:56:08
就这几个?真不相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20:22:01
说真的,不是最近的事情,我真不知道这个著名的教授学术水平如此的“高”!自己抄袭,并且都懒得多抄几篇,然后作为道德卫道士来批评别人!是不是不做研究,就打着我不剽窃,我就监督你就可以了?我就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了?或者说我抄袭了,我比你少抄袭,我只走了50步,你却走了100步,你就错了,我就对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20:28:57
有些老师可能靠上课评的吧,我还见过一个更少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20:34:07
但是她是硕士导师,要带研究生的!是研究生不是本科生!而且她是厦大的教授,不是职业院校的教授,职业院校的教授就是实务型,如果厦大作为一个211,985高校就是这种水平!我们的高等教育课真够悲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20:35:08
linzima 发表于 2014-7-9 20:28
有些老师可能靠上课评的吧,我还见过一个更少的。
您说的哪个更少的老师是哪个学校的哦,哪个学校的教授那么容易,我们都转行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20:40:05
学术? 发表于 2014-7-9 20:35
您说的哪个更少的老师是哪个学校的哦,哪个学校的教授那么容易,我们都转行吧!
不是教授,是副教授了,西部一所高校。
我记得那老师从本科到博士很多课程,像个teaching machin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20:42:56
linzima 发表于 2014-7-9 20:40
不是教授,是副教授了,西部一所高校。
我记得那老师从本科到博士很多课程,像个teaching machine.
看来我们中西部差异并不大啊!羡慕这些副教授啊!不用做研究,就上课挣钱!当初我们也应该留在高校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20:48:51
学术? 发表于 2014-7-9 20:42
看来我们中西部差异并不大啊!羡慕这些副教授啊!不用做研究,就上课挣钱!当初我们也应该留在高校啊!
哈哈,看来你留在研究所了。
去西部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20:50:32
linzima 发表于 2014-7-9 20:48
哈哈,看来你留在研究所了。
去西部吧~
呵呵,不敢啊!没有那个本事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20:54:14
最终的内幕情况总是会被所有人知晓的,只要做了,就要敢于面对现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21:06:49
这么几篇?不可能当教授地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21:15:28
谢灵是不是不务正业呢?这么可怜的发表记录,还当什么副教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21:44:14
学术? 发表于 2014-7-9 20:50
呵呵,不敢啊!没有那个本事了!
好吧。
那我继续看书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21:48:34
linzima 发表于 2014-7-9 21:44
好吧。
那我继续看书了~
是啊,我们只有去看书了,没有谢灵教授那么厉害,可以凭一篇抄袭论文评副教授,还可以振振有词的指责别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22:01:11
我觉得,自己屁股如果不干净,就低调一些,别一天到晚整的像是为民请命似得。

闹得别人看你像精神病,只有网上那些不是内情的网民给你摇旗呐喊,有啥用呢?难道在这些网民身上得到了认可,或是得到了成就感?

真正在大学混的人都知道,每个大学,几乎都有这样一个搅屎棍子,同事、上级、下级(如果有的话,一般不会有)、学生,没有一个不烦他的,也就是仗着过去的铁饭碗(编制制度)的保护,否则早被踢出去了

外人不知道,可能还把他们捧为正义的斗士呢,其实,大多是胡搅蛮缠的,给所在单位没带来什么好的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22:08:22
了不起了不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22:30:14
……两码事的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