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财产权的深度解析与区分,较科斯等西方产权学家显然先进深入不止一小步。下面试着结合马经第一、二定律解释ZF整治“蜗居”“廉租民房”的不当之处。
先看红头文件:
18号北京市住建委发布《关于公布我市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积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本市出租住房的,每个房间居住的人数不得超过2人;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出租住房以规划设计为居住空间的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不得改变房屋内部结构分割出租,不能按照床位出租。目的是提高周边社区环境,为租房旁边无意出租的人群恢复以往的平静生活,并改善出租与承租双方的利益格局,创造安全整洁的租住环境。
仔细观察这不过是在当下房价哗然的市场中裹一件哗众的外衣。只可惜这件外衣千疮百孔。下面看看这些漏洞,你会觉得惨不忍睹。
先从第一定律(产权的第一规律是商品生产的产权规律,劳动者对劳动的产品拥有产权的规律)回顾一下蜗居蚁穴租金提升的原因:
城市便利美丽环境信贷放宽房源紧缺带来房价攀升竞争激烈,ZF打压房价=地产商捂盘惜售=房屋总量减少(毕业学生外来人口增加需求)=房源减少房租上涨=合租密集。蜗居蚁穴、租金上涨是市场供需力量对弈的必然结果。事实上,没人愿意蜗居,也没人强拉你蜗居,如果有的话,请你照照镜子。房东拥有自己的房产,面对市场需求,很容易达成交易。
再从第二定律(产权的第二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产权规律,资产阶级产权规律,即工人劳动的产品表现为他人的财产,也就是他人的劳动表现为资本的财产的规律)看看经过改造的廉租房怎样带来房价的下降:
现在强制每个房间定额承租,这样均摊到每个人头上的租金会明显提高。另一方面,之前高房租会让租房旁边无意出租的人群动心,会省吃俭用挤出房间往外出租,增加了出租房源,可以让更多人在离单位近的地方租的下房,提高了斯诺登(美国有斯诺登为自由而战;中国有众屌丝为城市发展做贡献)的幸福指数。现在限制人数企图带动房租下降,这只会让出租房源减少,结果是房租会继续上涨。
这么做的官方逻辑是什么?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分析表示,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积不低于5平方米这一量化指标的明确,有利于避免群租,避免地下室和非居住空间住人,规范租赁市场,打击不法中介,消除安全隐患,保护房东和承租人利益。人均房租涨价,相应服务质量得到改善,有钱能使磨推鬼。
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总监张大伟表示,此标准的出台,还有助于延缓租金上涨速度,因为群租房的存在,使得二房东及小中介可以以比较高的租金吸纳房源,提高了市场的平均房租。真实世界的规律是于这种说辞逻辑相反:租房需求带动租金上涨,房源增多,从而中介有利可图,而非中介定价,两面渔利。这种冠冕堂皇忧国忧民的逆袭思维何时能改正。
政策出台,难在实施。因为对策应对政策,有些情况靠条文比对现实很难判断是不是属于违反定额,比如,户型布局各异、临时居住与长期租住、 地下室变密室、利用漏洞互认亲戚长期租住等。
与期望地铁整洁有序,打击乞讨卖艺等行为类似,相关部门很接地气地把责任与权力下放到属地,要求属地严加看管,严厉打击。可见后果是属地势力追打蜗居在城中村的屌丝,斯君只能忍气吞声苟且提防,属地寻租,屌丝雪上加霜;或者干脆洒脱地出城返乡,另辟栖身之所。每日穿梭公交地铁给当地交通系统带去空前压力。改善了环境,另一方面恶化了环境。表面光鲜,内里戡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