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的共性:时候发现当初已经很明显
没有什么神奇的魔法能发现泡沫。毕竟,如果真有,泡沫就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了。不过,泡沫倒是有一个共性:当回过头去看的时候,会发现它当初是多么的明显。就像我们现在回头去看互联网泡沫、白银星期四、南海泡沫、或者其他金融泡沫的时候,摇摇头嘲笑我们的前辈们是多么容易的事。不过,如果我们能做的只是事后诸葛亮,那么未来,人类总是能不断创造出新的、身处其中的人未能察觉到的金融泡沫。然而,过去发生的事也是有益的。正如马克·吐温所说: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但不会简单地重复。如果非要找出历史和当前之间的相似点,以判断当前的市场究竟是否处于泡沫之中,那么我们就面临着挑战。
互联网泡沫——1995年—2001年,在欧美亚多个国家的股市中,科技与互联网相关企业的股价狂飙突进,以致于纳斯达克指数在2000年3月10日达到了5132.52这一历史峰值。这股狂潮还引发了全球大量互联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过,也正是在这一天,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卖单碰巧同时在早晨出现,投资者跟风清盘,仅仅六天时间,纳斯达克指数就下挫了9%。充满了投机气味的互联网科技股泡沫就此被戳破,很多企业破产倒闭。
白银星期四——美国德克萨斯石油业大富翁哈罗德森·亨特的两个儿子造就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一段金融投机传奇。尼尔森·B·亨特和威廉·H·亨特兄弟二人在1979年大手笔买入白银期货和现货,持有总量高达上亿盎司,约占除政府储备之外的1/3。当年,白银价格就从每盎司6美元疯狂上涨至惊人的48.7美元,涨幅近800%。1980年年初,纽约商品交易所专门出台白银新规应对这两兄弟的囤积操纵行为。新规先是大幅限制了使用保证金交易大宗商品的做法,随后干脆宣布只允许平仓。新规发布后短短四天,白银价格就暴跌50%。由于亨特兄弟恰恰是通过大量借贷买入白银,因此当经纪公司Bache要求追加1.35亿美元的保证金时,两兄弟已经没有足够的资金且面临17亿美元损失。为了清偿债务,两人开始大规模平仓。1980年3月27日,两兄弟仍然未能缴纳保证金。这一天恰好是星期四。这一切引发了期货市场、银行及经纪公司的恐慌。1988年,兄弟二人被指控操纵白银市场,并被裁定赔偿上亿美元。两人就此宣布破产。
《绿野仙踪》是一个贵金属寓言
19世纪晚期,美国人非常纠结于一点:究竟是将黄金作为硬通货的基础,还是选择白银,亦或二者同时选择。这场争论竟然被当时流行的一则儿童故事反映出来了。它就是后来被改编为电影的《绿野仙踪》(原著名为“奇妙的奥兹男巫”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这本书出版于19世纪90年代,作者是L. Frank Baum。该书的主要元素一一展现了当时这场争论的主角、情形和社会背景。●故事中那通往男巫奥兹家的黄色地砖路面代表着金本位制度;●那双有魔力的银鞋子代表着银本位制(不过,当这本书被改编成电影上映后,为了影片视觉效果,银鞋子被红宝石鞋所替代。因为当时彩色电影非常罕见,而红宝石鞋在荧幕上会显得非常出挑。);●当故事的主角Dorothy Gale离家出走,却被一股龙卷风吹倒在地昏迷不醒时,这就同当时的美国人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面临的金银本位制度差不多——他们都无法自由选择;●翡翠城(Emerald City)代表着美元。纸币美元的最大支撑力量就来自于美国国民。在19世纪盛行的金本位制度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也即美元汇率由货币含金量来决定;●统治着翡翠城的男巫奥兹代表着虚伪的政治家——看上去力量强大、极具智慧,但事实上却是一个躲在幕后的、愚蠢的人。他们还试图恐吓和掌控人民;●稻草人代表着美国农民;●胆小的狮子代表着William Jennings Bryan——当时美国自由铸造银币运动的领导者;●邪恶的西方女巫代表着美国西部;●飞猴代表着无家可归的美国印第安人(在影片中,飞猴首领对Dorothy说:“做一个自由人,快乐地生活……这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久远到奥兹还没有来到这片土地统治这里的一切。”
J·P·摩根将银行家们锁在自己家
1907年,一场被后人称作“富人的恐慌(Rich Man's Panic)”的金融危机爆发了。一个周六的晚上,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将当时美国最为重量级的银行家们召集到他豪华宅邸的图书馆,商议如何解决危机。他告诉在场的银行家们,他们必须拿出一个解决方案。随后,他就离开图书馆去处理其他事务了。直到后来银行家们才意识到,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实际上已经将他们锁在了图书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当约翰·皮尔庞特·摩根返回这里,银行家们仍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他干脆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必须拿出2500万美元来拯救遭受危机重创的信托公司,否则,恐慌形势就将失控。在百般威逼利诱之后,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才说服了这群人当中最有威望的银行家签下筹款协议,随后,其他银行家们也纷纷签字表示愿意参与筹资。最终协议达成、获得足够资金之后,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才拿出钥匙允许这些银行家们离开。而当时,已经是第二天清晨04:45了。
摩根与泰坦尼克号:原本定了包房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极为辉煌的人生也许还伴随着一部分运气——1912年,他订购了当时最为知名的泰坦尼克号处女航的头等套房B-52、54、56。但后来,他决定留在法国继续接受硫磺浴治疗,却也因此逃过一劫。众所周知,泰坦尼克号首航便发生了史上最惨重的海难,它撞上冰山沉没,死亡近1500人。更为神秘的是这个套房本身。它的第一位订购者是当时的美国钢铁业富豪Henry Clay Frick。不过,他在非洲的葡萄牙领地马德拉群岛时遭遇意外而扭伤了脚踝。第二位订购者便是约翰·皮尔庞特·摩根,他也因为身体不适取消了这次灾难之旅。第三位订购者是美国杰出的银行家J. Horace Harding,但他当时在毛里塔尼亚未能及时返回,也因此躲过了厄运。第四位订购者、英国白星航运公司董事长J. Bruce Ismay在邮轮沉没时死里逃生。而泰坦尼克号的制造商正是白星航运公司,它的总设计师恰恰就是J. Bruce Ismay本人。实际上,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和泰坦尼克号息息相关。说到底,他就是泰坦尼克号的大老板:他投资的国际航运集团正是英国白星航运公司的控制者。他甚至还出席了1911年该船的下水仪式。
2007年的美国房地产危机在泰国有一个前传
2007年发生的美国房地产危机震惊了世界。但早在十年之前,在相隔近半个地球的泰国,其实就曾“预演”过这样一场危机。泰国当时最大的商业银行Finance One常年从海外借入美元,并以泰国货币泰铢向国内发展商放贷。这是一笔利润极为丰厚的生意,它也使得海外热钱源源不断地流入泰国。1997年2月。当时,泰国房地产开发商Somprasong Land宣布对规模高达800亿美元的贷款违约,这家公司甚至连310万美元的利息都付不起。其他负债累累的开发商此时也纷纷发布了违约声明。随着泰国金融业急剧恶化,泰铢也跟着大幅贬值。1997年5月14日和15日,泰铢被国际投机者迅猛攻击。泰国股市跌幅更是达到惊人的75%。1997年7月2日,泰国领导人最终宣布泰铢自由浮动。而Finance One也在1998年初宣布破产。当然,泰国房地产危机只是经济危机的一部分,同时遭受冲击的还有货币、社会、金融业等等。而美国的房地产危机并没有令美元崩盘。然而,泰国危机却是一个明显的前导,它展现出:当政府、大型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商结为亲密的合作伙伴时,这三者将会在危机中轮流陷入更糟糕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