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华尔街评论财经网
自这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已经过去5多年了,而这场危机也永远改变了美国银行和美国历史的轨迹,并在国际金融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回顾金融危机期间的点点滴滴,有许多事件恐怕将永远铭刻在投资者的脑海之中。包括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闭,美国国际集团(AIG)接受救助,美国ZF出台大规模救市措施等等。
华尔街评论财经网也对金融危机期间最记忆犹新的25个事件做了盘点。
第一部分请见金融危机期间最惊心动魄的25个瞬间(一)
第二部分请见金融危机期间最惊心动魄的25个瞬间(二)
2008年秋季
长期以来的银行业巨头美联银行(Wachovia)和华盛顿互惠银行(Washington Mutual)开始消失,因为他们被其他银行以很低的价格收购。

2008年9月29日
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28票对205票的投票结果,否决了布什ZF提出的总额为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随着计票的进行,美国股市也一泻千里,处于崩溃边缘。

2008年10月13日
时任美国财长保尔森(ank Paulson)在美国财政部紧急召集9家美国最大银行的首脑磋商。根据与会者的报告,保尔森给了每个人一张纸,要他们签字同意将股票卖给美国ZF。保尔森告诉他们,不签字就别离开这件屋子。在吵吵嚷嚷地度过了3个小时之后,所有的9个人都签字同意美国ZF采取自大萧条以来对银行业最为庞大的干预行动。据悉总的救助规模超过2.25万亿美元,远远超出预先设想的7000亿美元。

2008年10月15日
美股再现“黑色星期三”。道琼斯工业指数单日暴跌733点,跌幅达到7.9%。时任美联储(FED)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当日发表讲话称,金融市场的稳定只是第一步,经济全面的复苏并不会马上开始。

2008年10月16日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纽约时报》上发表的一篇著名社论,文章题目叫做“我正在买美国股票”(Buy American. I Am.)。随着股市进一步暴跌,巴菲特的这篇文章也引发投资者的口诛笔伐。不过随着股市在危机过后逐步攀升,巴菲特似乎也因此得到“平反昭雪”。

2008年10月
随着金融危机愈发严重,评论员们开始发出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将就此衰败的哀叹。华盛顿邮报记者Anthony Faiola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下的另一个受害者:美国式的资本主义。

2008年11月-2009年春季
金融危机继续肆虐,美国就业市场严重萧条。美股道指在2009年3月9日见底于6,547.05点。

银行继续报告损失,遭受更加严格的监管,并最终不得不接受更高的资本要求。

最终,感谢美联储和国会史无前例的救助方案,市场终于见底,经济也开始缓慢复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