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而物流是伴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动而产生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而发展的。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市场份额以外的“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有效推动了商品经济的成长。
近几年,物流行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全国的物流建设高潮的掀起,物流人才作为物流复合型产业的特殊部分,其培养模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有实践和理论的逐步探索。物流人才的培养必须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物流人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流管理人才,一类是物流工程人才。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物流管理人员相对物流工程人员较多,培养模式较为完善,发展时间也比较长。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然而从我国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的院校的分布地区来看,每个大的地区平均只有不到5所大学开设了物流工程专业,并且一般每所院校每年的招生规模在80人到150人左右,物流工程人才短缺已是严峻的现实问题。可见物流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已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物流工程在职研究生相关专业特色分析
物流工程是一个复合性要求很高的新兴交叉学科,需要从系统的观点对物流规划、物流管理、支持物流系统运行的物流自动化和物流信息系统有很好的结合,因此,国外大学多通过与原有的工业工程、系统分析、计算机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专业结合来发展物流工程专业。
从2002年开始,我国院校开始开设物流工程专业,到2005年为止共有33所大学开设了物流工程专业。这些院校主要有大连海事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这些院校开设的物流工程专业大多是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机械、工业工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此专业定位以原有的学院特色为基础,大部分院校专业定位以机电、运输、规划和管理为基础,只有少数学校以信息技术和仿真为特色定位。
现有物流工程在职研究生定位在信息技术和系统仿真方面的院校非常少,只占院校总体数量的6.4%。然而从社会需求来看,落后的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对中国企业发展已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严重制约了企业和物流行业的发展,并且,从物流工程人才的需求来看,能够利用现代技术(如: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物流相关工作的人员十分匮乏,他们已经成为物流工程专业中炙手可热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