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1477 1
2014-07-11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副司长朱隽日前表示,香港未来是否继续使用联系汇率,人行尊重香港自身选择。他又说,人民币在国际经济和香港市场上的影响将愈来愈大,但人民币和港元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人民币将来是否能在香港的货币制度中发挥作用,取决于香港在《基本法》基础下的自主选择。
朱隽的谈话涉及到两个「自主选择」:一、联系汇率的存废;二、人民币将来在香港货币制度中的角色。前者是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后者,则似乎是第一次如此赤裸裸地、直指核心的碰触。
先谈联系汇率。就如同许多认为无需改变联汇制度的论点所说,这一个已经沿用了30年,期间经历多次金融风暴,成功扞卫香港金融稳定的体制,没有理由改变或根本废止。但相反的论点却认为,尽管联汇制度的确在数次金融风暴中起了稳定香港金融的作用,但毕竟形势在变,而且变得很大,以至于在新形势它对香港经济与金融所产生的负面作用愈来愈大,是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
所谓形势变化,必须要对照30年前建立联系汇率制度的背景。主要是两点,一与政治有关,1984年中英双方针对1997年香港如何回归中国进行谈判,并发表中英联合声明,对香港社会造成极大冲击,以人心惶惶形容当时社会气氛并不为过,大批有财力的居民开始移民,资金大量外逃,金融市场震荡,港元也大幅贬值,港英当局于是断然宣布建立港元与美元之间的联系汇率制度,将港元与美元挂勾,此一政策立即止住了港元贬势,也稳定了金融、经济与社会形势。挂勾的对象所以选择美元,即是第二个背景,与当时香港最主要的经贸对象是美国有关,否则更应该选择的是英镑。
时移势易。30年前的这两个背景如今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第一,香港回归迄今已17年,政局一直相当稳定;第二,与香港最密切的经贸关系对象,早已不是美国而是中国大陆了。但尽管有这两大变化,一动不如一静,联汇制度不动,其实也未尝不可。问题出在全球金融形势的变化。2008年9月爆发金融海啸,美国为了救市,持续采取极大规模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美元持续大幅贬值,与美元挂勾的港元相对于包括人民币在内的所有其他货币也大贬,影响所及,使得香港这个既无农业、制造业规模也小,大量民生物品都需依赖进口(尤其主要进口自中国大陆)的经济,面临愈来愈大的输入性通膨,甚至在港元与人民币汇率的贬升效应下,还引入了大规模的炒楼资金,导致房价飞涨,所有这一切,最终都反应在民怨之上,而其根源则是联汇制度。
但联汇制度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金融或经济问题,在「一国两制」下,它牵动到太多的政治意涵。所以尽管过去有不只一次的改革机遇,但香港特区ZF本身一贯谨小慎微,官方口径从来不认为有更易必要,只有曾任金管局总裁的杰出金融专家任志刚在离任之后,才发表文章,认为有调整联汇制度的必要。特区ZF看中央ZF,而中央ZF负责港澳事务当局似乎也对实际情况了解不多,不置一辞,于是这个复杂体制虽然产生的麻烦日多,却始终不动如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7-11 07:37:12
也没说出啥啊,不过确实不好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