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来源于社科苑,为了方便考社科院的童鞋借鉴,特拿来与大家分享        
       写了这个题目,连自己都很惊讶,我是翻越了多少座大山啊。从考博到通知书到手,经历了太多太多。作为感谢与回馈,也作为个人成长的纪念,现把考博经历与大家分享,由于一战的准备较少,所以文中所说基本都是二战的经验。
    1、 选专业、选学校、选导师
    按常理说,三者的顺序应该是:选专业à选学校à选导师。因为博士阶段已经不是通识教育了,专业决定了一辈子工作的领域,所以这个自然是最重要的。
我的本硕是工科,但是之前的经历和自己的兴趣都促使我转向经管领域,于是在筛选了北京和天津二十几所学校的相关专业的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后,选定了五六所学校。首先,尽量使其考试内容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起码是“跳一跳能摘到的桃子”;其次,这些学校的考试内容尽量一致,这样复习时看一本书就相当于准备了两三所学校;再次,看一下这些学校往年的考试时间,避免冲突。
    选定老师和进一步筛选学校:这两件事可以同时进行。通过熟人,打听该专业老师的情况,是不是周扒皮,是不是拖着不让毕业,是不是基本上只招有关系的学生等等。同时,要打听好该学校的录取规则,有的学校考试简单、分数线低,导致一半以上的考生都能上线,这时导师选择的余地就很大了,录取的很可能是关系户。有的学校考试很难,但是基本上考上了,就能录取,比如社科院,这种学校绝对值得一试,打个比方,备考社科院就像天天拿100kg做举重练习,而其他考试是拿70kg做比赛记录,所以即使这边录取不了,其他学校的录取概率也大大增加。此外,有些学校的过分要求也要考虑,比如有些学校不管进不进复试,要求学生都体检,有的学校还要求学生体检2次,有的学校要求初试体检并且因为初试到录取还有一段时间,还要收取体检表保管费。这其实只是学校的创收方法,但是我看不惯某些学校的这些霸王条款,而且短期做多次胸透,对身体损害很大,所以这种学校就干脆没报。
    跟导师套磁:这时候学校和导师都选得差不多了,而且心里已经有一个倾向排序了。这时候可以仔细研究一下导师的简历、课题、文章等,开始跟导师套磁。建议第一个发邮件的,不要是最想去的那个,因为第一次做任何事情,都有可能遇到不可意料,所以最好选一个中等倾向的导师,先试试。在实践中,积累套磁经验。
    当然,如果你已经有心仪的导师又对你表示欢迎,那恭喜你,你比大多数人都幸运,而且可以省去很多前期工作。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