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823 3
2014-07-15
  中国银行的“优汇通”业务性质当然就是违规了,而且事态很严重。我国外汇管理条例规定,违反规定将境内外汇转移境外,或者以欺骗手段将境内资本转移境外等逃汇行为,情节严重的,处逃汇金额30%以上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像“优汇通”这一类的业务,绕开国家外管局的监管,将大量人民币在海外兑换成外币,再用做投资移民或者其它用途,这种做法已经持续了很久,去年我们就跟踪了这种案例。这是一些商业银行利用同行结算的灵活机制逃避外汇管理的一种途径之一,甚至有些银行利用这种途径从事大量资金的跨境流动,其行为与地下钱庄无异。根据我们的跟踪,不少地下钱庄在接到大的订单后,也通过与银行的“鱼水”关系,利用银行的这种机制完成业务。大的订单往往都是这么做的。网上还有我前几年接受媒体的采访报道,其中就是银行与地下钱庄勾结、狼狈为奸的揭露,部门内容就是这种做法的解读。我也曾经接受凤凰电视台两次就上述内容的专访。因此,见怪不怪,长期就有。

  很显然的是这种行为的非常性非常明显,相关监管机构也不是不知道,这种行为放任自由的话,什么监管建议都是空话。剖析我们外汇管制措施,不是没有或者太少,也不是不严格,而是太严格。最大的问题就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监管机构的监管不作为导致很多规定都成为了摆设,所以最大的建议就是建立机制,追究监管机构的失职行为,一旦发现有这种违法行为,违法到位和监管到位的责任一并究竟!

  虽然这种事情延续很久,而且屡有揭露,但这次央视报道影响面广,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的可能涉及问题很多,包括:这种行为下的资金来源合法性问题,这种行为的利润分成问题(可能隐藏腐败问题)……等等。这次事件还有更加不为人知的一面:一是数量巨大,如果曝光数量的话,会很吓人;二是大部分银行都有这种业务,绝对不是中行是唯一;三是这种业务的操作流程很独特;四是这种业务涉及银行部门和人员很广泛……就因为有这么多特点,监管部门是不敢曝光的,而且家丑不可外扬,越少人知道内幕当然就更好了。这也是不敢署名写评论的原因,要写出真相,可能会闹事,不写点真相,说假话又没啥意思。

(文:黎友焕。经济学博士,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研究开发中心(http://www.chinagdss.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附件列表
开发中心二维码_430.jpg

原图尺寸 31.87 KB

二维码

二维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7-15 21:38:25
之前已经报审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15 22:20:30
最近不是还通过了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16 08:50:29
这事情要和芮成钢被纪检部门带走一起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