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物流运输的支点:甩挂运输
——访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物流研究所所长谭小平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尽管这样的支点在现实世界里并不存在,但它却为我们揭示了一个能够把事实与理论统筹起来的关键点。我国的物流运输现状非常复杂,如何在短时间里找到一个既让大家接受,又能推而广之的运输方式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甩挂运输应运而生。
从2009年国家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通知》开始,到被交通运输部纳入“十二五”规划,还有2010年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制定的《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到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日前发布的《2014年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要点》,政府一直在大力推行甩挂运输这个高效的运输模式。
从最开始的被动关注到如今的主动研究,从借鉴欧美国家先进经验到积极推进试点工作,交通运输部为开创甩挂运输发展的新局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作为从事甩挂运输研究的专家,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物流研究所所长谭小平多次主持客货运输政策类研究,承担了很多交通运输部关于甩挂运输法规制度、发展政策以及试点组织准备等研究工作。
《交通世界》记者近日对谭小平先生进行了访问,对甩挂运输帮助物流行业进行转型升级,提升物流运输效率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作为提高道路货运和物流效率的重要手段,甩挂运输早已成为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主流运输方式。甩挂运输对提升运输效率都有哪些切实帮助?优势何在?
谭小平说:“甩挂运输是牵引车和挂车的组合,是用牵引车拖带挂车至目的地,将挂车甩下后,换上新的挂车运往另一个目的地的运输方式。在作业过程中,牵引车不停车,放下挂车后即可离开。作业主要是靠挂车,挂车作为一个运载工具(运载单元),停靠在作业场作业,形成了“牵引车作业不停,挂车停靠装卸”的局面。挂车作为和集装箱一样的运载单元,普遍使用后,牵引车的运行效率得到提高。”
首先,甩挂运输可以大范围地提高牵引车的运行效率,从而减少牵引车的购买数量。目前在国际上,甩挂运输牵引车和挂车的比例为1:2~1:3,欧美国家拖挂比为1:3,新加坡由于港口集装箱非常多,拖挂比更是高达1:7,墨西哥作为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需要进行大面积的跨国甩挂,拖挂比为1:2.5~1:2.6。
其次,甩挂运输必须是标准化挂车,通过标准化挂车的广泛应用,可以大幅度提高不同企业之间的挂车互换。大范围的社会甩挂,可以大幅度提高挂车的周转率和使用率,这也是提高物流运输效率的方式之一。大范围的社会甩挂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还只是一个预期目标。
第三,甩挂运输和汽车列车的发展相辅相成。甩挂运输,必然和干线的汽车列车运输相对应。干线运输中,汽车列车在货运线路的两端站场进行甩挂,必须以汽车列车的发展为基础,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甩挂运输事业,有利于加快重载汽车列车的发展。我国在有些运输产业相关的政策里多次提到,要引导发展“多轴重载汽车列车”,这有利于提高干线运输的生产效率。交通运输部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学习欧美的经验,推动多挂汽车列车的发展,将现在的“一挂”升级为“多挂”。而交通运输部规划院最近承接了一个新的项目,就是关于多挂汽车列车的法规制度和政策的修改,GB1589和道交法的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修改的研究。这些法律法规的修改有助于破解制约多挂汽车列车发展的法规制度、技术标准。
最后,甩挂运输和多式联运是相辅相成的。在欧美国家,多式联运是基于标准化的运载单元,货物不装卸快速转运的运输模式。多式联运需要基于标准化的运载单元,在美国标准化的运载单元有两种:集装箱和厢式半挂车;在欧洲标准化的运载单元除了集装箱和厢式半挂车之外,还有一种可脱卸箱体(swap body)。无论是集装箱,还是半挂车,要实施多式联运,其基础就是甩挂。只有甩挂运输的普遍使用,才可以把挂车作为一个运载单元实施多式联运。所以,当大面积的甩挂运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然会朝着多式联运的方向发展。
甩挂是多式联运的基础,甩挂再加上标准化运载单元的技术改造,就能发展好多式联运,发展好多式联运必然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国家的运输效率。
“总结起来,甩挂运输的优势有:第一,提高运输效率;第二,降低运输成本;第三,促进节能减排;第四,能够提高货物本身的安全。但是提高货物本身的安全这一点在中国体现得不够明显,这个需要和多式联运结合在一起,货物的装卸减少,货损减少,就能提高货物本身的安全。”谭小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