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人并非马庇党,但政府换届之后,李克强所做的一件事情不仅得要领,而且影响深远,所以要在这里分析一下。这件事是什么呢?就是把发展委的审批事项砍去三分之一。若是砍去百分之九十九点,那就非常了不起!
北京房价贵,饭菜贵,同发改委是有关系的,因为四面八方有那么多的人要去北京找发改委批项目,北京能不热闹?哪天发改委这个机构被取消,则表明改革又跨一大步;当然啦,哪天教育部这个机构被取消,则中国梦接近实现。因为这两个机构,我观察其所作所为,是其名称的反意,发改委不利于发展,教育部不利于教育。
2、由邓小平开启的改革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取向,就是朝向更大的经济自由,把高度集中于顶层的决策权向个体分散,分权成为中国改革的主要内容。仅此一举,民间的热情被唤醒,散布于社会每个角落的知识被有效利用。
然而,曾几何时,分权过程才到中途,这一取向却不知不觉被逆转,又开始了向上集权的过程。所以大砍审批事项,说它是有意义的大作为,这是因为它使朝向更大经济自由的改革得以继续。
3、前十年政府治理有一个惨痛的教训,就是所谓宏观调控像十米折返跑一样来回反复,才紧又松,才松又紧,才打压又刺激,才刺激又打压,政策变化之快甚至使人来不及反应。
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业务流量巨涨落,个体决策普遍出错,企业的盈利模式被大面积摧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具备调控一个经济体系运转的充分知识,试图像控制一台机器一样来操纵经济运行,是无知到不知道自己无知。建议新政府少调为妙,其政策体系要以稳定为要,民间无法预料的事情越少越好。
4、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创造的经济奇迹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奇迹,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在这个阶段汇聚了一股巨大的知识增量,数以亿计的民众完成了一次知识体系的更新。
最近内外有一群人在唱空中国,危言耸听,好象快要完蛋了一样。我的看法完全相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三十来形成的超强竞争力依然存在,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人可以取代。
其原因是我们以极低的成本完成了民众知识体系的一次更新,没有人可以找到成本更低的途径来做这种事情,因而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我们在一个时期内具备人力资本的极限成本优势。当然,新劳动法那种自我削弱的蠢事不能再有。
5、镇城化也好,别的东西也罢,这个不是升级版的要领,要领是,升级的本质是又一次民众知识体系的更新,因此要问,新知识的源头在哪里?又通过什么途径来传播和普及?如果我们要成为创新国家,那么一个新知识的生产体系又在哪里呢? 文/朱锡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