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邓聿文先生在FT中文网发表文章: 有为ZF的事实逻辑 - 评论 - FT中文网,网址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7232 在我看来,作者所支持的这种发展模式跟接近于莱茵模式。“莱茵模式”(Rhineland Capitalism)是由法国经济学家、曾任法国保险公司总裁的米歇尔•阿尔贝尔(Michel Albert)提出来的。他将莱茵流域的西欧国家,主要是德国(还有瑞士、挪威、瑞典等国)所奉行的市场经济模式,称为“莱茵模式”。与英美模式相比,欧洲的莱茵模式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强调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利用税收和福利政策来实现社会的和谐和公正。
莱茵模式,它不同于英美国家所主导的以最大限度的自由市场经济为特征的“盎格鲁---萨克逊模式”,也不同于当时社会主义国家所推行的计划经济体制,而是处于它们中间的“第三条路线”,其实质是一种由国家调节的、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力量在调节经济活动方面的作用,并在市场调节无效时由国家进行必要干预的经济发展模式。市场自由原则与社会均衡原则相结合,是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念。 在撒切尔夫人和里根总统分别执政英美ZF后,两位领导人都对ZF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此后数年间,英美经济高速增长,以至于几乎人人都对盎格鲁撒克逊称颂,但这种模式所隐藏的危机也这一步步地被埋下,直至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
ZF的退出真的能够让企业幻化出无限活力,并且市场自发的维持其秩序吗,在我看来人都是逐利的,企业家尤其如此,如果缺乏ZF秩序的建立与ZF的监督机制,企业家很难自觉地承担义务并履行其对社会的责任。所以我认为莱茵模式下国家秩序以及ZF力量对企业和市场的约束并自发形成人人遵守的责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