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硬件就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实物产品,经过一次性交易兑现收入,而联网状态的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硬件,更多的是“硬件+应用+服务”的融合体,公司不仅销售硬件本身,而且掌控住用户联入移动互联网的入口。通过销售硬件来粘住客户,然后根据硬件背后收集到的“大数据”来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比如睡眠指导、减肥培训、饮食推荐等专业服务),销售与“大数据”相关的应用软件,还能根据“大数据”为企业进行精准的广告投放等,而这些都能给穿戴设备的硬件厂商带来更多的营收和更高的利润。
图表1:大数据应用渗进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在大多数穿戴设备的应用更多在于尝鲜,不菲的价格和较低的使用率很难让用户感觉到物有所值,单纯的硬件缺乏让客户长久使用的理由。而要使穿戴设备真正融入到人的生活中,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需要寻找到用户生活中真正的需求点,穿戴设备在产业链中作为信息数据采集传输的工具,更核心的价值在于设备背后的应用市场的支撑、软件应用的更新以及后续完善的增值服务等一整套服务体系。以咕咚手环为例,咕咚手环可将用户完整记录的个人信息上传至百度云,咕咚会在保密的情况下对用户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从而向用户提供一些健身指导,甚至为此开拓一些个人健康增值业务。未来将搭建起自己的数字运动平台,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摆脱单纯售卖硬件赚取利润的单一路线。
具体到交互算法、软件应用和服务环节,穿戴市场的逐步壮大将极大利好基于大数据的算法识别和基于云计算的数据挖掘、分析系统等领域。
1.语音识别
对于穿戴设备而言,为了满足日常携带的便捷需求,屏幕不可能像智能手机一样朝着大屏幕的方向发展,小屏幕则在文字输入等方面带来各种困难和不便,而语音识别功能大大地改善了这个问题,极大地提升了穿戴设备信息输入的效率。穿戴设备可利用蓝牙等方式传送语音数据至云端,利用云端服务完成语意的分析及反馈,达到信息交互的目的,利用大数据的智能优化功能逐步扩大语音库,提高识别精准度;或者通过离线语音技术,在本地终端上进行识别。同时声纹识别和语音唤醒等功能也很有可能成为智能手表为代表的穿戴设备的典型应用,前者用户可以将自己的声音做为开启设备的密码,后者则可以让用户不接触设备的情况下唤醒设备。
如今,语音技术的应用领域已经非常广泛,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语音识别准确率已能达到将近9成。未来语音识别这块市场将与穿戴设备的发展相辅相成,通过发出各种语音指令来进行相应的操作是穿戴设备人机交互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语音识别技术能否取得进一步的突破或许将会是影响穿戴设备市场的重要变量。
图表2:穿戴设备软件算法体系结构

图表3:语音识别技术的架构

智能识别技术本身门槛较高,需要多年积累的强大的数据库,国内做语音识别的公司相比国际厂商在中文的语音识别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同时也更容易地与国内主流的硬件厂商建立起合作关系,为它们长期提供语音交互的解决方案。目前,乐视TV、易信、inwatch、小米3和锤子操作系统都引入了语音识别功能,都是采用科大讯飞和云知声两家公司的技术,而互联网巨头如百度、腾讯、盛大等都投入大量资金研究自有语音技术和产品。支付宝还基于声音指纹技术提供“声纹支付”,大大扩大了语音识别的应用场合,也是为穿戴设备应用提供了更强、更成熟的技术支持。可以预见,未来语音市场将成为业界的竞争焦点,随着语音技术慢慢成熟、语音产品逐渐丰富、下游穿戴设备等市场需求的日益放量,一个移动语音的生态链将在不久后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