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社会的稳定,需要秩序的保障,(如需论文服务,请联系:硕士毕业论文http://www.51fabiaowang.com/education/8169.html或可咨询qq:1977312678)会计监督也亦如此,但目前会计领域依然存在无法可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比如,新《会计法》虽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细则却没有出台,致使新《会计法》在执行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当出现违规事件,仍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进行有力制裁,加之,有的单位在新财务制度运行之后,不能及时更新,导致“新制度、老法子”,会计管理混乱。
2.单位负责人缺乏监督意识。对单位负责人的监督强度薄弱,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不少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目的,强迫、指示,暗示会计人员做假帐,影响正常会计工作,阻碍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
3.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监督意识不强,职业判断能力弱,往往根据领导的意识办事,唯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下,不能根据事实说话,使得会计信息失真,更谈不上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抵制。
二、强化会计监督的措施
1.提高会计监督,完善会计制度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因此必须加强我国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完善会计法律制度,加快法律法规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我国早已颁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应该还要完善实施细则,建立完整的会计法律制度体系,保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其职权范围内能独立依法行使职权,不受任何牵制与干预,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
2.建立、健全会计内部监督机制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是使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明确经济工作中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职责权限、制约措施和手段,并做到参与经济业务事项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如记账人员与,审批人员,业务经办人员和保管员人员的职责相互分离;相关的会计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对会计资料进行定期审查;按章办事,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
3.完善会计外部监督机制 社会监督即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根据有关规定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首先,要提高监督人员素质,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注册会计师队伍,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及业务水平,尽可能地减少因违规执业等人为因素造成的舆论信息失真。培养会计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的良好职业道德。不断加强业务培训和技能锻炼,增强他们处理和解决不断变化的经济业务的能力,提高其会计监督水平。其次,要加强对社会监督机构的再监督,实现监督者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平衡与对称。如进一步完善注册会计师监管制度,变目前以清理整顿、年度培训、年度检查为主的监管手段为采用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追踪制度,建立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信用档案,促使注册会计师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4.加强职能部门监督力度 加强ZF监督主要是加强财政、审计、税务机关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
一是ZF作为管理机关,要严格规范会计监督管理相关职能部门的职权范围,协调各部门科学合理分工、各负其责、信息共享,有效避免重复监督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损失。降低ZF监督的成本,提高ZF监督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通过制度设计和体制创新,建立操作性强的ZF会计监督长效机制,使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如可以通过体制改革赋予会计行业组织(如会计协会)部分管理权,利用行业自律管理来有效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
三是建立信息时时共享制度。使财政、审计、税务、工商、银行监管和证券监管等相关部门提供的信息能通过授权及时查询和共享,这样既可以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也可提高会计监督的信息化水平。对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主要负责人要予以公开披露和惩处,做到违法必究,发挥社会警示作用。
5.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保证会计监督质量 会计监督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关键还是会计人员,因此只有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强化会计监督功能。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会计人员对会计监督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竞争机制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定期开展培训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