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华尔街评论财经网
文:STA Wealth Management首席投资策略师Lance Roberts
译:华尔街评论财经网
近期关于美联储结束量化宽松(QE),以及随后逐渐加息后市场将走向何方,目前市场上对此的讨论十分热烈。主流观点认为即使利率正常化以后金融市场依然将走高,因为经济持续走强,但这似乎是一个非常符合逻辑的假设,但事态就真的会如此发展吗?
就如我此前在“伟大的美国经济增长神话”一书中所写道的:
“自1950-1980年,美国名义GDP增长达到了年化7.55%的速度。随之而来的结果是美国的债务/GDP比值涨至接近150%。值得注意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在这期间经济增速持续攀升,从约5%一度触及近15%的峰值水平。有许多原因造成这样:首先,较低的负债水平允许私人储蓄维持强劲,这推动了经济的生产性投资。其次,经济主要聚焦在工业产出和制造业,这对经济会产生较高的乘数效应。随着利率逐渐上扬,经济增速也加快,利率在1980年也触及峰值。以下这张图明显说明了这一点。”

我们可以从图中注意到,即使每一次商业/经济周期放缓,利率却不会跌太多。而在经济大趋势向上的时候,利率也会走高。
但正如我此前所写道的,情况随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1980年后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来占主导地位的制造、生产行业逐渐被金融、服务业取代,后者明显不如前者拥有更多的经济乘数效应,所以当经济产出下滑的时候,如今的结构会加剧危机的程度。并且科技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和制造业外包情况使得工人薪资逐步在下滑。不像1980年之前经济稳步增长,1980年后经济经历了稳步下滑下滑。因此,有关1980年以来经济平均增长达到X%的说法完全是误导人的。经济增长趋势比起平均增速来说要重要的多,也更有说服力。”
值得注意的是,自1980年以来利率和经济增速都在稳步下滑。每次即便是伴随着经济反弹的加息也未能超过前次高点。而每个低点也比此前要更加低。

目前,“市场多头”和经济学家都忽视了较高借款成本对于经济的历史影响。下图显示有效联邦基金利率3个月均值走势,蓝色虚线指示了利率阶段性触底反弹的转折点。

你可以注意到,每次伴随这经济衰退,都会出现利率急剧下滑的情况。这一点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因美联储试图通过调整利率来控制经济周期的循环。但不幸的是,没有证据证明此举能够真正止住济持增速下滑的势头。下图显示有效联邦利率与标普500指数之间的关系,蓝色虚线标出了股市中阶段性顶峰的位置,我们注意到,上升的利率与金融市场见顶的时间正好吻合。

这一点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利率(联邦利率或者其它的)上升最终会对金融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因随着利率的升高,公司运营成本将增加,最终将侵蚀企业的利润,市场超额估值泡沫最终被刺破。
正如我在“为何市场多头不希望加息”一书中写道的:
“...股价的涨跌与普通美国人以及他们对国内经济的参与程度几乎没有关系。然而,利率对于股市的影响则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情况。”
下图显示了美联储加息历史及加息直到经济衰退或者股市开始修正的时间。

根据这张表,我们可以对当前牛市周期做出一些预测,我们先假设美联储将在2015年初加息。(EFF=Effective Fed Funds rate有效联邦基金利率)
历史数据显示,美联储首次加息和开始出现衰退之间的时间长度均值为42.4个月,中值为35个月,但假如我们剔除1961年和1994年的两个极值 - 98个月和84个月后,则这个均值将变为28.6个月。考虑到现在经济周期处在极为疲弱的状态,且自走出衰退以来的时间已经超过60个月,为二战以后第五长,选择28个月似乎更为合适。
历史数据并显示,首次加息和股市开始修正之间的平均时长为21.2个月。这也表明,假如美联储真正是在2015年初加息,则股市大修正或许会在2016年出现。

最重要的是,历史上美联储的每一次加息,没有哪一次不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所以美股多头千万不能小看加息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