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12209 35
2014-07-24
热烈欢迎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胡琨老师于2014年7月25日下午3点接受人大经济论坛的在线访谈活动。感谢胡老师抽出时间和大家进行在线的学术交流~

大家现在可以在下面就欧洲金融与货币政策,德国研究(侧重于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地区结构转型与发展政策回复提问。
欢迎大家热烈提问。
PS:的问题提问者会获得50论坛币的奖励
VIP,不止是论坛币!!!



研究方向:
欧洲金融与货币政策,德国研究(侧重于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地区结构转型与发展政策

工作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工作经历:
  • 2011年9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经济研究室
  • 2011年2月-2012年12月 中国欧洲学会秘书处
  • 2007年-2008年 Deutsches Institut fuer Entwicklungspolitik, DIE (德国发展政策研究所)

教育及访学经历:
  • 2009-2010, 德国波恩大学地理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为《中国老工业地区可持续发展之机遇-徐州实证研究》。
  • 2007-2009,德国波恩大学地理学研究所,获地理学硕士学位(Diplom),辅修农业社会经济学、国民经济学,毕业论文为《欧洲老工业区转型研究》。
  • 2003-2007, 德国波恩大学地理学研究所,获地理学学士学位(Vordiplom),辅修农业社会经济学、国民经济学。
  • 2001-2003,德国齐根大学德语学习,获德国大学德语水平入学资格(DSH)。
  • 1998-2001,武汉大学信息学部(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土地管理本科,肄业。

主要或代表作 :
一 著作
  • Kun Hu,“ Chancen nachhaltiger Entwicklung altindustrieller Regionen in China, untersucht am Beispiel der Region Xuzhou”,AVM - Akademische Verlagsgemeinschaft Muenchen, Muenchen,2012。(博士论文)

二 重要论文与研究报告
  • 胡琨:“欧元区最后贷款人机制的制度创新”,《欧洲研究》2012年第6期,第87-101页。(英文修订版于2014年在JEI发表,见下)
  • Kun Hu (2014):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of the Lender of Last Resort Facility in the Eurozone, Journal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DOI: 10.1080/07036337.2014.913039.(政治科学与国际关系类中该期刊2011年排名世界16(SJR数据),是欧洲刊登欧洲研究领域论文的期刊,因为欧洲学者在欧洲研究领域有天然的优势,因此很少有欧洲之外的学者在上面发表文章,胡琨因其文章观点的原创性,而成为位在该杂志发表文章的中国大陆学者)
  • 胡琨,刘东民: “欧债危机下欧盟银行规制与监管体系的转型与创新”,《欧洲研究》2013年第3期,第65-84页。(中国人民大学书包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F62《金融与保险》2013年第10期全文转载,英文版于2014年在Global Review 发表,见下)
  • Kun Hu and Dongmin Liu (2014):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in the EU’s Bank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System in the European Debt Crisis Context”, Global Review, Summer 2014.
  • 胡琨: “战后欧洲货币制度的转型”, 《欧洲研究》2014年第1期,第26-37页,被人大复印资料F8《世界经济导刊》2014年第5期全文转载。
  • 胡琨: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及战后经济政策变迁刍议”,《欧洲研究》2014年第2期,第34-47页。
  • 胡琨,赵柯:“德国外交是否迎来拐点”,《人民日报》2014年4月28日23版。
  • 胡琨:“欧盟经济:债务危机企稳,复苏初现曙光”,周弘主编:《欧洲发展报告(2012-201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3月版,第85-96页。、
  • 胡琨:“欧盟银行业联盟建设”,周弘主编:《欧洲发展报告(2013-2014)》,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3月版。
  • 胡琨:“德国住房政策及其启示”,《领导参阅》2013年第31期。
  • 此外,在过去的两年中,向中办国办报送内参五篇,内容涉及德国经济制度政策、德国住房政策、德国大选和德国外交等等。

三 重要一般文章
  • 胡琨:专家点评“欧洲稳定机制全面启动”,《人民日报》2012年10月9日第19版。
  • 胡琨:“统一监管与国别风险”,《人民日报》2013年7月12日第22版。
  • 胡琨:专家点评“默克尔将蝉联德国总理”, 《人民日报》2013年9月24日第21版。
  • 胡琨:“货币政策不是增长发动机”, 《人民日报》2013年11月29日第22版。
  • 胡琨:“塞浦路斯危机凸显欧盟银行监管不足”,《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4月10日第B01版。
  • 胡琨:“新能源利用在德国”,《时事报告》2012年第11期,第69-71页。
  • 胡琨:“什么主导了默克尔的连任”, 《时事报告》2013年第11期,第47页。
  • 胡琨,陈新:“中—瑞自贸区将开启中欧经贸新天地”,《中国经贸》2011年第7期,第26-27页。

四 译文
  • 托尼﹒皮伦肯珀尔:“联邦德国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周弘,朱民等主编《德国马克与经济增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1-25页。
  • 奥特玛﹒埃明格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汇率政策”,周弘,朱民等主编《德国马克与经济增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33-41页。
  • 莱莫尔﹒卡尔斯滕斯:“升值讨论”,周弘,朱民等主编《德国马克与经济增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42-57页。
  • 奥特玛﹒伊辛:“经济政策目标冲突下的货币政策”,周弘,朱民等主编《德国马克与经济增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85-95页。
  • 赫尔穆特﹒利普菲尔德:“汇率灵活性与对外经济保障”,周弘,朱民等主编《德国马克与经济增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96-110页。(与史惠宁合译)
  • 奥特玛﹒埃明格尔:“1971年货币危机:德国马克成为美元的对手”,周弘,朱民等主编《德国马克与经济增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181-206页。
  • 于尔根﹒冯﹒哈根:“新道路上的货币政策(1971-1978)”,周弘,朱民等主编《德国马克与经济增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319-344页。(与史惠宁合译)
  • 曼弗雷德﹒J.M﹒诺曼:“币值稳定:威胁与考验”,周弘,朱民等主编《德国马克与经济增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401-428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7-24 16:36:14
坛友pipiyangmin:
德国资本市场与其他欧洲国家资本市场存在些什么不同
胡老师回复:
这位同学,很抱歉,我的学养有限,这个问题很早以前就被我关注,但是却一直没有时间做深入的研究,目前更关注成果中所论述的一些领域,希望以后能有机会跟你就这个问题进行交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24 16:36:15
坛友雨季的火花:
京津冀地区如何转型与发展?

胡老师回复:
这位同学,看到你的问题,我想套用哈耶克的一句名言,即“转型与发展是人之行动而非人之设计的结果”。一个地区的转型是否成功,取决于地区内各类行为主体(即拥有不同利益关切的不同利益集团及个体)之间的互动,取决于此种互动是否能够促进新的、有竞争力的产业出现、壮大并可持续的发展。就此而言,地区的转型与发展并不会以各级ZF的意志为转移,因为各级ZF也不过是整个系统中各类行为主体中的普通一员,有其认知、行动手段和方式的局限,更有其自身(甚至与地区转型成功相冲突)的利益考量。如果各级ZF在结构政策的框架下过度干预地方经济,反而可能让本地区的资源无法更好得配置在更有竞争潜力的部门,导致生产要素更严重的错配,从而加剧转型的难度。我个人认为,一些ZF对规划的偏执和对规划效果的盲目自信,此种”知识的狂妄“,是很多产业或者地区结构政策很难实现预期目的的重要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24 16:58:50
胡老师:您好!
我到美国访问时发现好多高校都有专门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可以说对中国了如指掌。
请教您一下:我们国内学者中对 美国、欧洲等进行研究的是否很多? 研究深入的是否很多?
非常感谢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24 17:06:50
资料狂人 发表于 2014-7-24 16:36
热烈欢迎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胡琨老师于2014年7月25日下午3点接受人大经济论坛的在线访谈活动。[/back ...
怎么看中国的对外政策研究都像在开玩笑:经费人员不足,学风不正,评价无标准,腐败盛行。谁会相信他们的研究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24 19:38:59
呵呵,胡老师不好回答了,所以缄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