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扎根的孙礼锋是第一代南来的惠安人,陈有枝则是第三代惠安人,两人在建筑业各显风采,前者主攻高楼大厦的建筑大结构,后者则专注水管之类的小设备。
山环控股孙礼锋
合同和奖项是跌倒后再奋斗得来
几年前,山环控股(SUNHUAN Holdings)获颁A1级建筑承包商资格,可投标任何数额的工程项目后,集团的业务开始加速发展。单是2014年开年以来,就连续接到总值约2亿5000万元的三个大型工程:一、在金文泰建造500个单位的公寓;二、为南洋理工大学建造100个单位的教职员宿舍;三、在三巴旺兴建817个组屋单位。
除了工程合同源源而来,山环控股近年来也频频获奖,即将完工的山环大厦和“杜生阁”,双双荣获新加坡建设局绿色建筑标志最高奖项白金奖。2012年,山环控股还获颁环保与优雅建筑商卓越奖。去年,由扶轮社与中小型企业协会联办的“新加坡企业家奖”评比活动中,公司创办人孙礼锋荣膺“成熟企业家奖”组别总冠军,也是“资讯通信科技奖”得主。而这一切成果,是孙礼锋过去二三十年一步步向前走,跌倒了再忍痛爬起来,不断奋斗和应变得来的。
上世纪80年代初,孙礼锋和一批以闽南人为主的120名劳工来到新加坡,是第一批从中国前来新加坡的客工。之前,他已在澳门工作了半年。孙礼锋出生于福建惠安,在家排行老大,下有五个弟弟妹妹,村民以开山打石为主。文革爆发时学校停课,11岁的孙礼锋被迫当打石建房学徒,一天虽然只能赚几角钱,但也算是开始与建筑行业有了接触。不久后,他还成为当地的建筑小包工头。
70年代末,孙礼锋下决心离开家乡另找出路。他背着三四斤的干粮跟着别人到澳门谋生,在纺织厂当散工。在一次闲聊中,他得知新加坡准备招收一批建筑劳工,于是决定转到新加坡寻找更好的机会。1981年,26岁的孙礼锋签下一纸“卖身契”,来到让他大展拳脚的狮城。
初抵异地,他白天在建筑工地边做边学处理钢筋、模板、洋灰等基本技能,赚取13元日薪;晚上,他到咖啡店当几个小时的清洁工,一个晚上多赚整十元。
八九十年代初,新加坡加快基础建设及住屋工程,已有一技之长的孙礼锋认为,该是自立门户、自己当老板的时候了。1991年,他凑足了4000元开业本钱,向中介公司暂借八名工人,做起钢筋分包之类的二手承包商业务。两年后,他正式成立山环建筑私营有限公司,公司名字取“山峰青松展雄风,环宇五洲广厦成”之义,走上漫长而艰难的创业之道。
金融风暴时陷困境
找承包商讨债被打
步步为营地带领公司稳健成长后,孙礼锋准备大步跨进另一个发展阶段,不料在亚洲金融风暴横扫之下,山环陷入凄风苦雨的困境。1998年,山环承建停车场工程的承包商突然倒闭,孙礼锋上门找承包商谈还债,却被人用椅子打得头破血流,公司不但被拖欠了一大笔债务而面对资金周转问题,他还面对四面八方涌来的压力,一度想不顾一切,就此放弃刚要起飞的事业。
在事业的长跑中,有些人赢在起跑点,有些人胜在转折点。在人地生疏的异乡创业,孙礼锋的起点就显得较慢,而他在跑道上重重跌了一跤,立即爬起来再往前冲,五年后终于潇洒转身稳住脚跟,在建筑市场重整旗鼓。
孙礼锋的转折点发生在2003年,当时他成功标得3000多万元的工程,在圣淘沙巴拉湾海滩(Palawan Beach)兴建两层楼的运输和维修站。他说:“对我们来说,在举步维艰时,能争取到三四千万元的工程算是个大事、喜事。跨出重要的一步,接下来就会走得更有信心。在面对艰难挑战时,应该像齿轮一样,只要设定好目标,有进无退,小小齿轮也能推动巨大齿轮。”
“我的经历是公司资本 性格是公司命运”
漂洋过海、一生在建筑工地打拼的孙礼锋,对客工的情况相当了解。
他说:“建筑业虽然一直在通过科技化、机械化提高生产力,以减少对人力的过度依赖,不过传统上建筑业还是个劳力高度密集的行业,一项工程往往需要用上三五百人,因此建筑业获准雇用较多的员工。不过政府近年来一再调整外劳政策,建筑商可说是遭受最大冲击。
“建筑业不但得解决劳力日益紧缩问题,而且还得面对劳力成本不断上涨,每项工程的数额在签合同时就已定下,因此承建商得承担日后的成本上涨,这直接削弱了承建商的利润。”
孙礼锋常形容建筑业面对的各种压力是“没完没了”。一项工程一完成就得赶另一项工程,签署的合约墨迹未干,就得设法争取新的合约,而施工和技术也得符合当局的各项新规定。
谈起管理与经营心得,孙礼锋言简意赅地说:“‘恒心’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词汇。我的责任就是设定好公司的方向,我的经历就是公司的资本,我的性格就是公司的命运。设法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去做,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把重复的事情用心去做,最后的成功是属于坚持者的,机会是属于把握者的!要为成功找方法,不要为失败找借口,选择不放弃,无论跌倒多少次,只要爬起来,最后就有成功的机会。”
积极培养家族接班人
除了要确保集团与时并进、寻找商机外,今年59岁的孙礼锋已在积极培养家族接班人。他的三女二子当中,大儿子刚从英国大学工程系毕业。他说:“公司现在已步入正轨,我也让子女多参与业务和管理,希望八年十年能培养新一代领导层,这样自己也有较多余时间参与社会活动,为公会做点事。”
今年初,孙礼锋众望所归当选为新加坡惠安公会第44届董事会会长。
OSK陈有枝
为金沙三酒店铺水管是最大挑战
陈有枝创办的OSK工程的最大承包工程,就是为滨海湾金沙三大酒店和周遭设施铺上各类水管,合同总值近5000万元。
公司总裁陈有枝说:“这是公司成立30多年来最大的挑战,要在兴建中的几栋巨型建筑里,铺设大大小小水管,可说是错综复杂,对公司是一大考验。单是三栋楼高54层的大酒店,就得铺设24根卫生大水管,每根大水管高度超过170米,里里外外的大水管总长度约17万米,而这还不包括大水管之外的厕所小水管及排水管,这些水管的总长度则达10万米。”
施工之前,陈有枝的团队在绘测、设计及采购等前期工作方面,就得花费整整10个月,而17个月内日以继夜赶工,调动的劳工多达500名。他欣慰地表示,感谢上天让整个工程一开始就进行得顺顺利利,当然也要感谢当局的紧密配合,提供工程所需的大批劳工,如果以目前紧缩的劳工市场来看,即使是有24个月的时间,也未必能大功告成。
采用新产品新技术节省时间
OSK能在期限之前完工,很大程度上与采用了新产品、新技术息息相关。62岁的陈有枝率先在业内使用更有弹性的“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建成PEX水管,这类塑料产品连结水管的接头较少也无需焊接,可节省40%安装水管的时间,因此安装PEX水管所需的时间,比传统的铜制水管缩短了四成。
在采用铜制水管时,两个工人在一天内只能安装两间厕所的管道,若使用PEX水管,则能安装三间。一般上,工人只能扛抬一根1.2米长的铜制水管,但是却能轻轻松松地扛起三四根PEX水管。
来源: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