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任职独董个人简历来看,记者统计发现,来自高校的学者占了独董名额将近40%,拥有专业背景的会计师和律师占了20%。特别值得关注的,拥有政府或相关协会背景的人物,也占了20%的比例。
官员与退休官员,是否适合担任独董、领取高薪酬?
回溯2004年中小板开闸,特别是2009年创业板推出之后,A股上市公司数量出现井喷,按照每家上市公司平均3位独董(部分公司有5名独董)计算,目前A股公司提供的独董岗位多达8000个,涉及人数至少3000人,这为许多退休官员提供了“再就业”的绝佳机会。
国企聘请前官员担任独董司空见惯,一些民营企业亦当仁不让。如浙江宁波的上市公司雅戈尔,此前5位独董全部为退休官员。
宁波一家上市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对民营企业而言,官员独董之所以大规模“上位”,一是为了感谢他们在任期间对公司的照顾;二是希望借助他们的人脉和余威,在今后继续支持公司的业务。
独董对此也心知肚明,对一些老领导来说,到公司参加董事会,基本就是免费度假和联络感情,他们需要做的,仅是在相关文件上签个名而已。
“辞职”潮起
18号文的威力在2014年快速显现,并于1月、3月和5月逐步达到高潮。据记者统计,自去年10月19日以来,沪深两市已经有将近300名独董辞职
混迹江湖多年的官员独董的黄金岁月,突现戛然而止的迹象。
2013年10月19日,中组部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俗称“18号文”,下称《意见》),要求各地限期对党政领导干部违规在企业兼职(任职)进行清理。
客观冷静分析:一方面,新都酒店的违规事件已经遭到了监管层的调查,公司大股东自顾不暇,独董们或难以独善其身、或不再被他人“影响”。另一方面,该公司董事会并非一家独大,除了大股东方面的三名董事外,还有其他股东推举的两名董事。
由此,核心又回到了制度设计上。
真正意义上的独董制度在国内已有13年的历史,但几无修订、变更。
在沪深交易所成立10多年后,2001年8月16日,中国证监会颁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上市公司应建立独董制度,并提出了建立独董制度的时间表。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1/3的独董,其中至少包括一名会计专业人士(需高级职称或注册会计师资格)。2006年,修订的《公司法》第123条规定,上市公司设独董,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至此,独董制度获得了国家立法的支撑。
独董制度是现代公司治理演进的自然结果,而中国的独董制度则带有强烈的“移植”色彩。
在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之下,独董扮演着监督公司“内部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角色。但是,中国的上市公司并没有实现股权的高度多元与分散,因此“资本多数决”仍然是我国《公司法》一个原则。特别是为数众多的国有公司,大股东在公司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不像美国,多数上市公司股权高度分散,有时占股10%已经是大股东。于是,在股权结构上,中国的独董就具有依附性,导致在公司治理过程中,独董很难真正参与决策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独董的功能异化为提供咨询或者人脉关系。
亟待变革
上市公司的业务规模、治理水平、发展阶段、行业属性等因素千差万别,公司治理的阶段目标、侧重要点、实施抓手也各有千秋,独董定位自然而然具有因企制宜的鲜明特点
独董制度设计需要修改,已成多方共识。但是,推动2014年《公司法》修订的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向记者表示,今年最新的修订草案中,在“独立董事”制度方面,仍然没有变动。
对独董而言,究竟该干什么?履职如何定位才算恰当?这其实并没有程式化、准确的答案。事实明摆着:上市公司的业务规模、治理水平、发展阶段、行业属性等因素千差万别,公司治理的阶段目标、侧重要点、实施抓手也各有千秋,独董定位自然而然具有因企制宜的鲜明特点。
同时,独董们在履职中的法律、声誉等风险潜流,时常困扰着他们。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应如何从制度设计层面引导“作为”,改善独董的履职环境,促进其作用的更大发挥。
记者多方采访相关学者、官员,汇集了四项改革建议:首先可从改进提名制度做起,以保障独董的独立性。
“提名方式上应当多元化,除了大股东提名外,可由持股达到一定比例的中小股东组成提名委员会,具体负责独董的提名;而证券监管部门应有一定名额独董的建议权或指定权,这未尝不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方法。”某省上市公司协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其次,应当合理定位独董的责、权、利。第一,在独董任期内,除法定事宜外,董事会不得随意解除独董职务,只有在大股东以外的股东投票同意并取得监管机构的批准后方可实行。第二,独董的责任标准应该有约束性文件,使其职责有章可循,合理确定独董的审查义务标准,建立权责相符的责任机制。
其三,提高薪酬水平,完善独董奖惩机制,强制实施独董责任险。目前独董的津贴比较低,而承担的风险却在大幅度提升,可参照公司内部董事的平均薪酬,确定独董的津贴标准。同时,应当强制上市公司为独董购买责任保险,免除独董的后顾之忧。
最后,成立自律协会,构建独董人才库。可在上市公司协会之下设立独董自律协会,每个上市公司的独董成为协会会员,独董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提高独董声望与社会地位,合理保障独董的权利。在此基础上,建立独董人才库,上市公司可从中选聘独董,确保独立董事独立性。来源:经理人